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患者?专家辟谣吃草莓会得出血热 ?
近日,西安频频新增疫情感染者,在得到有效控制后西安却出现了多例出血热患者。此新闻一出后许多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发布此次有出血热的症状竟然和草莓有关?究竟是真的吗?专家是否有在社交平台辟谣吃草莓会得出血热的声明呢?和见闻坊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而在西安便有许多群众出现了此次出血热的症状。
今年入冬以来,西安市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出血热是北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每年十月开始,陕西关中地区进入出血热高发季节,也是全国出血热的高发地区。
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较相似,所以不少患者会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
据了解,目前引起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主要有两种,即由野鼠携带的汉滩病毒型(Ⅰ型),以及由家鼠携带的汉城病毒型(Ⅱ型)。
历来认为陕西关中地区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由黑线姬鼠携带汉滩病毒引起,是我国I型汉滩病毒的重要疫区。
近年来,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室中和抗体检测鉴定,证实西安存在汉城型病毒本地感染,陕西关中地区是以汉滩病毒型为绝对优势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混合型疫区。
吃草莓会得出血热?
此次事件发生后,“吃草莓会导致得出血热”的消息传遍了朋友圈。”
12月18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以及长安区农业农村局得知,吃草莓和出血热二者并没有关系。
同时,长安区农业部门已经开展了草莓专项风险监测,未发现农残超标现象。
专家:吃草莓和出血热无关
西安交大一附院传染科副主任叶峰认为,出血热跟吃草莓没有关系,出血热的传染源为老鼠。
“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可能是老鼠的排泄物,比如大小便等,当这些污染物污染到了一些物品,且物品没有经过清洗便被人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叶峰说。
相关阅读:
2018年12月21日,西安市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门口,今年47岁的陈冉和45岁的王兰悲痛欲绝。
他们年仅20岁的独子陈昊楠在12月17日因传染病出血热死亡,对于儿子的病因,陈先生夫妇怀疑是学校“鼠患肆虐”所致。
据了解,出血热主要通过老鼠的分泌物、尿液等媒介传播。而陈昊楠死前,曾向父亲提及学校宿舍有老鼠频繁出入,且同学的床上有疑似老鼠屎的颗粒物。
出血热是什么?
专家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出血热病死率很高,被老鼠咬到、或食用了老鼠爬过的食物和水、接触到带有病毒的老鼠血液、尿液、粪便等,都有可能传染上出血热。
人群普遍易感,在常有野外工作的农民,或从事农业产业、粮食加工的工人以及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
如何识别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症状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
典型症状有:
三痛:头痛、腰痛以及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者去过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在荒草地上坐卧、露营;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可能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早期出血热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由于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并处理,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因此在出现发热等症状后,提醒市民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出血热有哪些传播方式?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