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人过生日时的习俗? 盘点古代人过生日时的各种习俗 ?
在福建、浙江一带则叫作“女婿寿”。大体情况是,在女婿婚后第一次过生日或女婿满30岁生日时,岳父岳母带着礼品到女婿家去贺寿。
所带礼品有黄鱼、猪肉5千克,米酒2瓶,面条5千克,衣服2套以及桂圆、枣子、橘子等。
如果是百岁大寿,那则是街坊邻里的大事,不管亲疏远近全都过来给他祝寿。
大家要给寿星刻碑立传,宗族也要将此事记录到族谱里。
传统寿礼有一套仪规。先要设寿堂,摆寿烛,挂寿幛,铺排陈设,张灯结彩,布置一新。
到了生日那天,寿堂正中设寿星老人之位,司仪主持仪式,亲友、晚辈都要来上寿。辈分不同,礼数有别。
平辈往往只是一作揖,子侄辈则为四拜。有的并不设寿翁,客人只是到寿堂礼拜,而由儿孙辈齐集堂前还礼。
当然平常人家也有不设寿堂,只设寿案的。
旧时北京这情形时,多是到香蜡铺请一份木刻水印的“本命延年寿星君”的神马儿,夹在神夹子上,头前摆上寿桃、寿面,点上一对红蜡,压一份敬神钱粮而已。
寿筵是寿礼的重要一环,主家往往大开宴席,款待来客。
宴席的馔肴不外乎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但少不了的是面,俗称“长寿面”。
贺寿的来客都要携带寿礼,诸如寿桃、寿糕、寿面、寿烛、寿屏、寿幛、寿联、寿画、寿彩、万年伞等。
这些礼品中但凡能缀饰、点画图案的,一般都要有象征长寿的图案。
可惜的是,随着晚清的西学东渐,生日蛋糕、吹蜡烛这种西方的习俗渐渐融入到社会中。
开始只是一些上层开放人士给孩子过生日时会学习西方,后来逐渐在民间也流行开来。
及至如今,虽说在一些老人寿辰上也有过传统习俗的痕迹,但是大多人对此知之甚少。
实际上,虽然过生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即便现在我们习惯了过生日吃蛋糕吹蜡烛,但是也不妨碍我们了解古人的文化,毕竟那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