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决策流程三、确定适宜决策的衡量标准
领导决策最难部分的就是衡量决策对错的标准。所谓策略就是在妥协和坚持之间选择一个最佳利益的平衡点,有些决策可以坚持公平性原则进行决策,比如足球比赛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哪一方先开球等,有些则需要用一定妥协性原则进行决策,比如:假如有两件事情都很重要,你却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一个小时只能做一件事情,这时你就必须有所取舍。
究竟用什么样的策略,要看具体的事情而定,妥协性决策的两种性质,即“半块面包总比没有面包来得好”和“与其要回半个死孩子,还不如将孩子送给对为好”。管理者如果搞不清楚决策的边界条件是什么,他就很难分清什么是必要的妥协,什么是无谓的妥协,结果到最好做出错误的,不必要的妥协。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这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难点,管理者既要考虑到决策执行方案的边界条件(即适合原则),又要考虑确适宜决策的衡量标准,有效的管理者通常会用多种衡量的标准。如:其一、衡量投资资金需要多久才能收回;其二、衡量投资的获利能力;其三、衡量投资收益的“现值”等等多种衡量维度。
因为,管理和科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科学对假设的事实求证准则呈现出“唯一性”(只有三种答案:正确的、错误的、尚待证实),而管理对假设的事实求证准则呈现出“多样性”,如:你很难说哪一种管理方式就是绝对正确的,或另一种管理方式就是错误的,它会有很多种答案,而且一种衡量方式都只能呈现出管理的单一维度,而不是全部,所以管理不像科学那样泾渭分明(对与错)。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有效的决策,应以相互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不同的观点中与不同的判断中选择。所以,除非有不同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这是决策的第一条原则。如果管理者的提议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有两种可能:其一、大家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害怕挨批评;其二、知道提了也没用,所以就没有提的必要。不同的声音和建议可以使决策者看到事情的另一面,但不应该把统一的声音作为决策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不能先有结论,而后在去搜集“事实”支持结论。为此,正确而有效的决策,必须要从正反不同的意见中才能得到。
领导人正确决策的必然条件:一、要充分考虑到决策背后的风险;二、听到多方不同的声音和建议;三、决策信息收集和分析;四、决断力,即下决心与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本文闫明老师原创,勿侵权)
点击闫明老师头条号,更多企业管理智慧等着您。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精选推荐:引擎盖影响力:领导人统御全局之道与创新性系统思维 干货精选推荐:富人思维: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