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企业的股东大会不同,成为公益项目的“股东人”,并不需要豪掷千金,哪怕只捐一块钱,也能收到邀约,从而获得参会资格。
小“股东”们在会上的提问可谓拳拳到肉。“你们是怎么选择书籍的?是否遭到校方的质疑”、“机构30 多名全职员工是怎么分工的”、“除了建立图书馆,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让孩子获得阅读资源?”
捐赠方代表(腾讯公益平台为网友向满天星公益累计配捐超133万元)、腾讯公益平台运营负责人余和谦也在现场就财报向机构方问询,就善款流向、执行细节,请梁海光做了详尽披露。
作为公众捐赠人,参与本次大会的网友“小荷CF” 表示,起初自己只是一名热心公益的网友,通过这次会议,他进一步了解了公益的全流程。“我是去年在朋友圈看到满天星的项目,先捐了20 块,现在成了月捐人。能有这样一种形式获得反馈,看到自己的钱去了哪里,感觉很安心。”
互联网助力公益透明升级 “股东人”大会让项目进一步“暴晒”
2012年成立于广州的满天星公益,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10年前,满天星公益从最初的3名全职人员开始起步,至今已有31名全职;机构的年收入从2012年的88万增长至2021年的1076万,年支出从当年的71万增长至2021年的876万;图书采购款则从当年仅11万左右增长至2021年的237万。
是什么让满天星公益在十年间持续稳健成长?梁海光认为,得益于满天星公益理事会的有效治理,让机构得以不断发展。而如何让项目更透明、合规,让自身和捐赠人建立更健康、稳定、长久的关系,是满天星公益正持续探索之事。
这与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在“基金会行业40年”专题访谈中所言不谋而合:“合规、透明和公信力是公益组织的立身之本。”
“并不是公益行业不愿意去透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表示,“只是因为他们缺乏实用的数字化工具,缺乏系统性的公开能力。”打造系统、实用的数字化工具包,正是腾讯公益作为平台方的使命。
如果说曾经的公益项目是通过主动公开、反馈都等方式进行的单方面努力,那么这一次的“股东人”大会则是互联网公益行业的一场双向奔赴。
在这场特殊的“股东大会”上,捐赠用户的参与和体验感,被放在第一位,而腾讯会议的加入,则破除空间的局限,打破以往平台、机构、捐赠者之间“墙”,针对公益项目“敞开聊”,针对财报“深度聊”。参与本地大会的观察员、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郑硕表示,这种形式,可以帮助捐赠者了解每一分钱去向,让项目从透明到“暴晒”的同时,也能够让捐赠人掌握理性、科学鉴别公益项目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做公益。
因为信任,整个慈善行业才能积极进步。而获得信任的方法,又与透明化程度息息相关。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浩明表示,公益慈善的基础是信任,没有信任社会就无法进步。要寻找最佳的案例来影响社会、政策,加大对公益慈善的信任。
迭代数字化工具包 腾讯公益15年专注透明公益
从曾经的定期反馈到如今的主动汇报, 腾讯公益平台与优秀行业伙伴一道, 在增加项目透明度、提升事业管理水平等方向持续发力,不断创新。
作为民政部批准的首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腾讯公益自成立以来,15 年间一直致力于与各方共同构建透明生态,先后打造“透明组件”、“冷静器”、“筹款项目上链”、“回响计划”等一系列提升行业透明度的工具包, 持续支持公益行业合规化、透明化发展,持续打通捐赠者和受益人的信任关系。
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表示,腾讯公益正持续在筹款能力、公益项目质量和透明度等方面进行升级,希望通过行业自律和互律,共同倡导更为良性的捐赠文化。
在公益项目透明开放上,腾讯公益尝试借鉴股东制度这样的现代管理文明,让捐赠者发挥 “主人翁”精神, 履行对项目的关注和推动义务, 深度参与到公益项目中来, 从而帮助机构更常态、立体、有效地呈现项目的执行进度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