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卧底在传播毒品?真实环境下的抽样调查——上海市2573例本地新诊断病例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短视频。有人认为卧底在环境中散布阳性抗原采样棒是为了在上海“播毒”,但其实视频发布者已经澄清,视频内容是防疫人员在对环境进行采样。那么,就让我们和简文芳边肖一起来了解一下上海卧底撒毒的故事吧。作为环境样本,上海本地新增确诊病例2573例。
上海有卧底在传播毒品?真实环境的示例
近日,微信圈群里流传一段短视频,视频中一名穿着防护服的人用棉签在楼道各个区域涂抹。群聊记录显示,有人认为是“卧底”在楼道里涂抹阳性抗原采样棒“播毒”。也有网友截图反驳称,是工作人员在环境中采样,试管中有打破棉签头的细节。
上海辟谣平台搜索到短视频标注的账号,视频发布者已更新视频并主动澄清。“谢谢关心搜索的朋友们。上一个视频明明是医护人员良心的环境采样,被有心人散布的恶意谣言毒害。麻烦看到恶意传播者帮忙举报。”不少网友建议他在分享视频时加上文字描述,以免被恶意转发。
视频发布者坐标湖北武汉。他在回复网友时表示,4月9日的视频是关于他所在的武汉市江岸区某小区保护人员的环境采样。据湖北省卫健委官网4月12日报道,视频发布者所在小区内,居住着一名无症状感染者。
为什么社区关闭后还在转正?
14日上午,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环玉解释了社区封闭管控期间连续出现阳性感染的原因:
第一,筛选数据有一定的延迟。核酸筛查的工作量很大。检测结束后,如果有阳性混合管,就要取单个样本再次检查。对于阳性人群,要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准确的相关医学信息和个人信息,同时完成报告和审核工作。
第二,有家庭聚集传播。造成目前疫情的病毒是奥米克隆BA.2突变体,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我们观察到的潜伏期多为3-5天。家庭内传播是目前的主要传播途径。一般来说,在家庭中发现感染者时,其他家庭成员可能已经被感染,但目前仍处于潜伏期,在后续筛查中会被检测出来。
第三,在全球静态管理阶段,居民虽然呆在室内,但仍有很多物资在流通。如果有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不排除接触后感染。
为什么上海市民的“核酸码”无法扫描?
4月9日至12日,陆续有上海市民和基层居委会干部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反映,上海新推出的“核酸密码”不好用。
有市民反映,明明住在A地,在A地检测到核酸,但核酸编码显示核酸检测地是户籍所在地B地,被B地居委会电话反复询问;有居委会干部反映,在小区内安排居民按楼取核酸采样时,很多居民的核酸编码无法扫描,导致核酸采样小组不得不手动输入居民的信息和地址,给小区内的核酸采样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大数据中心党委副书记邵云,他回应了“核酸密码”破解等问题。
邵云介绍,为进一步优化全市核酸检测流程,上海大数据中心在“随申办”的基础上,于4月9日推出了“核酸码”服务。有了新的一体化核酸检测系统,现场采样登记的主要方式调整为通过“核酸编码”或直接身份证扫描进行登记。“核酸密码”系统自4月9日上线以来,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问题已基本修复↓
一是“核酸编码”注册信息不完整。据介绍,当用户出示“核酸码”时,检测系统采集终端App基于“核酸码”验证界面直接获取上海“一网通办”用户的实名注册信息,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此外,检测系统自动补充用户采样点信息,方便阳性病例溯源。同时,采集端App可以提供人工输入,补充完善用户信息。
目前“核酸码”大多包含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手机号,但也有部分亲属码、下线码不收集手机号。为进一步优化核酸采样登记信息的记录,上海大数据中心对系统进行了优化,补充了用户的联系手机号码。
此外,基于大数据资源平台的数据,大数据中心将为基层补充用户真实人口数据库采集的地址信息,作为溯源工作的参考,进一步提高精准溯源。
二是“核酸查询结果”数据不一致。上海市民在查询自己的核酸采样结果时,一般通过三个入口,即有标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有标。以上三大门户互为备份,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提供高效的“核酸检测结果查询”服务。为了减轻数据库集中化的风险,提高访问效率,这三个端口在前期采用了“子数据库缓存设计”。由于数据量大,缓存数据的实时同步时间不一,一般在30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