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中科院都用不起 知网凭啥这么牛气?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大学老师,只要从事学术研究,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爬上巨人的肩膀,看看前人都做了什么研究,想想自己应该从哪里入手,找准方向,出新点子。
然而,“中科院被续费压得喘不过气来,停止使用CNKI数据库”的消息让我们看到,爬“巨人的肩膀”并不便宜。
中国知网(来源:网络)
一个
近日,网上流传一张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截图:高昂的订阅费让中科院难以续费CNKI服务。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官方网站尚未发布正式公告,但4月14日有消息:通过与北京万芳数据有限公司沟通,面向全院研究所开放万方数据库试用权限。
中科院转万方。从万方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增强版)、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增强版)、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学术资源来看,这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另辟蹊径,减少对CNKI的依赖。
说起来,知网真的让学者们“又爱又恨”。“一方面,在检索论文、查询引用率数据时,确实很好用,数据也很完整;另一方面,知网价格昂贵,成为学校支出的重要负担。”一位在北京某重点大学工作的年轻教师告诉岛叔。
知网不仅贵,而且总是涨价。2020年8月,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在校内发布了一则苦涩的公告:“虽然知网的订阅计划已经删除了大会专题题库,并从期刊数据库中删除了医学等与我校无相关学科的相册,但其购买经费此时已经占据了近45%的电子资源经费。2019年年中,知网从原期刊库中提取了300多篇单篇期刊,请求单独购买。这种变相涨价的方式,往往导致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无法下载相关文献。”
学校图书馆表示,2020年曾多次与知网沟通查询。但知网提供的方案显示,即使只购买报纸、会议、期刊四个学科专题(仅经济、语言、教育、艺术数据),其价格仍占学校电子资源的近30%。
大学生(来源:网络)
两个
面对涨价,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选择妥协,达成续约协议后,撤回了暂停知网服务的通知。
为什么高校在议价中往往处于弱势?一些高校已经明确表示。
北京科技大学在去年底发布的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单一来源采购公告中说了续约的原因:“CNKI数据库资源的平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其核心技术包括知识库管理、搜索引擎、知识挖掘、自然语言理解等。期刊资源包括数百种独家期刊,没有其他合理的选择或替代,所以我们申请单一来源采购。”
南京大学在公告中表示,CNKI数据库在国内高校应用广泛,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电子文献资源,具有极高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价值。考虑到数据库资源的连续性、学科专业的针对性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唯一供应商的数据库产品的特点,拟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进行采购。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的最新信息,国内各大高校在知网服务的购买上都花费不菲。购买2022年知网的服务,南大和东南大学支付103.4万元,武汉理工大学支付127.85万元,清华大学花费188.03万元..
本来内容丰富,资料齐全,服务好,合适的要价也不是不可或缺的。而知网的用户和资源提供者几乎都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上下游是同一批人。这个群体做出了学术成果,以后想下载的时候,其实还要付钱给别人。这听起来有些荒谬。
去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新状告中国知网一案,让很多人感叹知网的霸道。现在,中科院被知网续费“劝退”,再次暴露了知网背后畸形的垄断生态。
是中国科学院最高学术机构,最高科技咨询机构,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综合研发中心。拥有100多个研究所,13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对学术资源的需求和贡献不容小觑。这么顶尖的科研机构对智商望而却步是谁的错?
中科院通报邮件(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