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叫苦连连,消费者没感受到“更大力度折扣”,谁还在参与618
但今年直到预售正式开始,黄朵儿在李佳琦直播间蹲守了十余分钟,也没想好要买点什么。
“往年大促主要目的是囤货,生活用品如纸巾、洗衣液、牙膏,护肤品如面霜、精华、洗面奶,主要是价格合适,而且就等着年中和年末两回大促补货。但今年我真没觉得还需要买点什么,家里不缺,看直播间和关注店铺里的商品也没觉得活动力度有多大。”
消费观变化的年轻人,正在对价格越来越敏感,而今年虽然平台使出了“299-50”、“300-50”的大力度优惠,但商品优惠力度不大却是这届消费者的共同感受。
“我有想买的东西,但感觉刚需的商品的活动都没什么力度。”淘宝老用户,在淘宝注册天数达六千多天、平台消费总额过百万元的腻腻告诉燃财经,虽然店铺写着“比正式期便宜,付定金优先享”,但是优惠却是不痛不痒的4元、10元,“付定金30元,正式期可优惠4元,但同店铺的另一同款则直接可用10元优惠券。要说这也算活动优惠,那也太少了。”
最后腻腻只草草付了一个小玩意的订金,想着618正式开启时凑个300元,用上平台的“300-50”满减。
罗罗解释,今年各商品“优惠力度不大”,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平台更大力度的满减优惠,“往年大促满减是‘300-30’,今年618则直接多减了20元。看似是平台大促力度更甚以往,但品牌自己也有各自的打量,有了平台的满减优惠在前,品牌店铺的优惠力度自然会变得十分克制。”
消费者的不“买账”也体现在李佳琦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上。
自电商行业税收整顿以来,去年双11预售首日淘宝直播带货成绩榜单前三名的直播达人,只剩下李佳琦一人。作为独留的“顶流”,618预售首日,李佳琦的直播间引来一大波拥趸,6小时直播时间内共有1.5亿人次观看。
但去年双11预售李佳琦直播间吸引了2.5亿人次观看。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去年开播时间达12小时,所以对比性也打了折扣。
在消费者疲乏的背后,是大促的价格可能是“大坑”的经验教训,也是各种直播间、日常活动过多带来的“后遗症”。
在预售开始之前,小红书某一条提及618的笔记下,有人就表示,“人在上海,之前买的东西还没发货,无聊看了一下未发货的列表,已经涨价6-12%了。”也有人说道,“看的一条裙子,平时价格249元,月末时有活动满200元减15元,现在618到了,价格变成了289元。”
“什么大促、最低价,我已经不相信了。去年双11我就是‘定金人’,结果从斐乐旗舰店付定金买的一双鞋,竟然属于高价位购入。”虽然得知今年有保价政策,但黄朵儿依旧变得谨慎,“一是没刚需,二是现在很多商品价格都不是特别合适的。又没时间想着怎么算最低价,还不如平时有需要再从直播间购入。”
各种直播间、平台平时层出不穷的活动也在消解618的重要性。“日常就会蹲一蹲直播间,看见价格合适的就会买,这也导致了囤货需求不会在618统一爆发。而且从价格来说,618也就便宜个几块钱,还得辛苦凑单。”
曾经为活跃用户而诞生的各种“节”,成了大促时的“一颗雷”。“年货节”、“女王节”、“吃货节”、“美白防晒节”、“图书节”……仅过去5个月时间里,电商平台就开展了数十个“节日”活动,而在每个活动期间又有分品类的满减活动。
正如黄朵儿所言,“天天都有活动就等于没活动。”黄朵儿往年只等大促囤货的习惯,正潜移默化被电商平台时不时的“活动优惠”,以及直播间天天“低价”所影响,“经常有活动,缺的时候就买,也和最低价相差无几,还不用苦等。”
腻腻也提到,平常她在直播间购物的价格就已经很优惠,所以没多大必要等大促活动。“大促活动的优惠主要是平台的满减优惠,但是为了实现最大优惠,我还得凑单,经常为了买149元的洗衣液,最后凑到三百多元再凑到九百多元,但事后想,买的商品其实有很多是非刚需。”
我们还需要大促吗?
对于大促活动越发感到“麻木”的商家和消费者,也带来一个新思考,“我们还需要大促吗?”
电商大促活动的开端,来自13年前淘宝策划的一次双11促销活动,初衷是为了对平台进行推广。岂料双11活动却取得了5000万元成交额的不菲成绩,此后,光棍节成了家喻户晓的购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