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再被西方称“火鸡”,土耳其更改了国名,背后藏着一个大国雄心
然而,明年却是土耳其建国100周年的日子,又逢大选年。为避免选票被经济拖后腿,埃尔多安需要额外的抓手,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展现土耳其大国形象,以提振民众信心。
展大国雄心 能否提振民心?
近年来,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中,土耳其正在极力塑造自己的大国角色,自3月以来数次为冲突双方提供谈判平台。
当然,土耳其不会只甘于扮演调停者的角色。
面对来自华盛顿有关对俄制裁的旁敲侧击,土耳其选择无视,并要求美国接受其在制裁问题上的立场。最近一段时间来,它更是屡屡给本就与之龃龉不断的北约“使绊子”。
退出展示北约“团结”的演习,援引《蒙特勒公约》有关不允许军舰进入地中海的条款,取消或推迟一系列北约军演,土耳其用缺席公开了北约内部由来已久的深刻分歧。
而在瑞典和芬兰这两个北欧国家加入北约一事上,土耳其始终唱着反调。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土耳其有着自己的盘算,希望凭着一票否决权突出其自身的政治和安全担忧,谋求叫停瑞典和芬兰长期以来对库尔德工人党的支持,以及西方世界对土耳其的种种制裁和出口限制。
尽管诉求尚未达成,但对于土耳其来说,这种“特立独行”却是其表达对北约盟国不满,试图在各方博弈中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彰显其大国影响力的方式。因为土耳其也知晓,西方无法承受失去土耳其这一地缘战略要地之痛。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土耳其深知这个道理。尽管始终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早已自定义为“大国”的土耳其游走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试图撬动与大国的关系。
土耳其1月发布的“Hello Türkiye”宣传片。图源:Youtube截图
2023年,土耳其将迎来建国百年纪念,同时将进行大选。埃尔多安围绕土耳其的大国雄心所做的这一切究竟能为其赢回多少选票,将备受关注。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深海三文鱼
编辑 深海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