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生脑出血打120求救疑被延误,涉事急救中心曾多次培训考核
上述报道中,晋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调度员通过几个关键性问题,可判断患者伤病级别,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力所能及的现场自救和互救,让急救从呼救时开始,实现急救“零等待”,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涉事急救中心多次强调对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曾多次接受专家考核
5月17日,河南大学学生彭美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陷入昏迷,并在就医后被诊断为急性脑出血,于30日离世。根据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的脑卒中的防治相关内容指出,脑出血患者多会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半身瘫痪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很快死亡。
根据就医指导信息,脑卒中治疗强调就医时机,正常脑组织在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6小时后则缺血脑细胞出现坏死。如果脑梗死的病人在3~6小时内施以溶解血栓治疗,就可能在脑细胞没有出现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这是目前惟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脑出血患者更需尽早诊治,以防病情加重,错过手术等治疗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是曾被重点强调的院前急救疾病。2018年,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曾召开工作会,对急性脑卒中、急性胸痛等院前急救工作流程进行强调说明。该中心荥阳分中心、登封分中心等曾进行调度人员培训,明确脑卒中短时间内识别、救治是关键。
彭美在电话中,曾出现表达不清、说话困难的情况。而上述两个中心的培训记录都曾明确提出识别脑卒中发生的120口诀:“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表达不清,表达困难)。
对于表达不清的求助电话,郑州急救网曾于2017年发布一则耳聋老人呼救的案例,调度员反复询问求助人,但未获得位置、病情等信息。调度员通过114平台、120来电记录、通信公司等查询来电号码,最终确定该来电是联通号码,和联通工作人员解释沟通后得到了电话登记的详细地址,在老人来电呼救26分钟后,救护车成功抵达现场。
记者发现,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多次定期接受专家对调度问诊录音进行考核,每次考核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独立上岗的调度员问诊录音进行回放,考核内容包括,地址问诊情况、病情判断、有无必要病情指导、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定。
以2019年3月进行的考核为例,郑州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对2019年1、2月份郑州市120指挥调度大厅调度工作质量进行了考核,共抽查了64个派诊录音,全体调度员均用语规范、问诊详细、能够按照派诊原则派诊。考核中发现了个别问题,如在电话指导呼救者现场急救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