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外溢影响下,日本也和美国一样,被能源、粮食和原材料的全球供应危机所扰,最近,日本的通胀率,在逾7年的时间里,首次超过了2%。
▲俄乌冲突升级后,日元出现了“跳崖式”的贬值
对此,岸田文雄想到的办法是转移视线、扬长避短——要知道,他可是日本战后任期第二长的外务大臣。
于是他苦心经营,让美国给自己“抬轿子”,唱了出亚太“主角戏”——选民喜欢的,正是日本主动出击的形象。
讽刺的是,这个套路本来是美国设计来利用日本的,没想到却被日本利用了。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从表面来看,日本陆续成立了有三四百个政党,很符合美国常说的“民主”的体例。
但看内里就能发现,美国不仅保留了天皇制,也没有彻底清算军国主义势力残余,甚至还扶植与军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保守势力上台执政。
一位二战中的甲级战犯嫌疑犯,就坐上过日本首相的位置。他的名字,叫岸信介。
决定释放他的,正是美国。在美国的操弄下,日本,未能对历史进行认真彻底的反思,就被裹挟到美国的新战略中。
在后来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岸信介达成了一项重要政绩,新《日美安保条约》。
▲岸信介(左)在艾森豪威尔(右)的注视下签署了改订后的《日美安保条约》
与战后签署的旧《日美安保条约》相比,新的条款,明文规定了美国有“保卫日本的义务”——日本和美国结成军事同盟,美国,在东亚找到了战略支点。
不过岸信介也有自己的主意,他提出,要在日美安保体系中增加日本自己的主导权。
这是因为让日本挣脱战后国际规则束缚,是“岸信介”们的执念,当时的方法只有一个,依靠美国的力量,再慢慢灌注日本的“自主性”。
此后的一路右转,自然也是在美国的默许下推进——美国想在亚太地区保留不稳定因素,来作为自己制衡其他国家的支点。这就是美国所谓的“民主化”。
这个目的,往往是以伤害和牺牲域内的安全和稳定为代价的。日本“背叛”亚洲的信号,值得亚洲国家警惕。
当我们看透了日本政客的图谋和政坛兴替的宿命,只会让日本的“伎俩”无处可藏,日本的一举一动,只能让亚洲国家更好地团结一致,做好应对。毕竟,历史记忆是永远抹不掉的。
谋求大国地位最终只会是“黄粱一梦”,而妄图改变宿命的日本政客,也不过是历史中的“跳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