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杀红了眼的情况下,能否一直保持理性,总是一个未知数。
什么是妥协?
那就是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乌克兰无法打败俄罗斯,为避免更大的破坏,选择谈判停火;俄罗斯也无法彻底击败西方支持的乌克兰,为了减轻进一步的损失,选择走到谈判桌前。
对西方来说,战事拖下去,俄罗斯固然会被削弱,但随之而来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通胀危机,可能也会吞噬自己,更别提可能的核末日。
所以,我们也看到,西方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法国总统马克龙最新的表态:我们不能让俄罗斯蒙羞,如此一来,到战斗结束的那一天,我们才能通过外交手段修建出口匝道。我相信,法国可以充当调停力量。”
这遭到乌克兰方面的猛烈抨击。乌外长库列巴就痛批:马克龙避免羞辱俄罗斯的呼吁,只会羞辱法国和所有其他要求这样做的国家。因为是俄罗斯在羞辱自己……
乌克兰的愤怒可以理解,但乌克兰能够撼动西方吗?
值得注意的,还有拜登的态度。
日前在被问到:乌克兰是否需要放弃部分领土,这样才能实现和平时,拜登是这样回答的:
从一开始,我就说过——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我的观点——没有乌克兰就谈不上乌克兰。这是他们的领土。我不会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什么意思?
美国人什么都没说,但美国人似乎什么都说了。
最后,怎么看吧?
还是简单粗浅三点吧。
第一,我们看到了不祥的信号。惨烈的战斗还在继续,肯定还有大批的人倒在血泊中。2022年的最大悲剧,我们正在目睹。
第二,我们要警惕极端情况发生。谁都不希望发生,这毕竟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但我么能做什么呢?或许,只有祈祷,祈祷他们理性,祈祷他们不要玩火……
第三,痛苦的妥协。最好的结果,那就是痛苦的妥协,类似芬兰当年的妥协,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这很难接受,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你就别指望谈判桌上就能得到。
这个世界,如果不能自立自强,那结果,必定是沦为他国的棋子,棋子永远改变不了棋子的命运,也无法改变被始乱终弃的结局。
在这个丛林的世界,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