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3的上市公司,干不过卖手机壳的:起底手机壳千亿大生意
发展到现在,手机壳已是炙手可热,谁都想来蹭热度,包括新式茶饮喜茶、大众汽车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壳。尽管势头如日中天,但野蛮发展的手机壳行业,也渐渐暴露出了不少弊端。
03
手机壳乱象如何破解?
不同于智能手机总体稳定的格局,目前手机壳市场缺少统一的交易平台和行业标准,导致市面上的手机壳质量参差不齐、差距悬殊。
完善的规范一天没有建立,整个行业的机制就一天没法运转起来。产能过剩、山寨成风、价格战不断等问题,一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有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利润,不惜使用工业原料废渣进行生产,而这些劣质手机壳,苯类和醛类物质严重超标,给健康造成隐患。
2018年4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曾发布关于手机壳的比较试验结果,对线上线下热卖的28个品牌共30款手机套壳进行了比较试验。其中,有5款手机壳套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且检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远远超出了标准限值的要求。
在《中国消费者报》的记者走访里,发现不少手机壳产品包装上既没有检测证明,也没有执行标准,属于作坊式的三无产品,却已大量流入市场。
跟风抄袭,则是另一个绕不开的痛点。不少中小手机壳的生厂商,习惯以批量生产的低价手机壳来形成走量,哪里有爆款,就往哪里抄。
由于这些盗版手机壳和IP方、明星没有签订合作,卖得也就十分便宜。像玲娜贝儿、迪迦奥特曼、泡泡玛特等经典IP,都是仿造重灾区,盗取创意再压低价钱吸引流量,无疑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病态循环。
还有些商家不愿花钱专门聘请设计师,便主打来图定制,由买家找图,卖家P图,印刷在手机壳上,并不在乎图片来源,完全没有版权意识。
好在,国家已带头走出了第一步。2019年4月,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手机壳套团体标准——《手机壳套通用规范》正式实施,内容涉及外观、安全、环境适应性、功能和环保等方面,并且规范了相应的质量评定程序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及品牌方也正在加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盗版手机壳总体呈下降趋势,正版手机壳将逐渐成为主流。
在经历前期的无序发展阶段后,如今的手机壳行业已开始走向洗牌阶段,头部企业正在脱颖而出,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深耕细作,单点突破,成为行业里的隐形冠军,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不起眼的手机壳,更是将“以小制胜”的方法论,演绎得淋漓尽致。
就像那句经典流传所说的,生活中从不缺商机,缺的只是发现它的眼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鹿鸣财经《2020,手机壳是一门好生意吗?》
2.什么值得买《卖手机壳比卖手机赚钱?年轻人撑起的千亿生意》
3.科技狐《卖手机壳,究竟有多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