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在浙江,涵盖互联网、软件开发等服务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近年来是全国年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年均工资超过20万元大关,达到20.15万元。
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并非是所有省份最吸金的“霸主”,一些省份的年平均工资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与其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例如,山西和内蒙古作为两个位于华北地区的省份,自然资源禀赋良好,各自特色鲜明,其经济结构和发展规模,也反映在了工资水平上。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山西省是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而在内蒙古,采矿业独占鳌头。
在山西省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12万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0.11万元),采矿业(9.99万元)。
而内蒙古,采矿业年均工资最高,达到14.23万元。紧跟其后的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均薪资分别达至12.07万元和11.33万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采矿业为何能成为山西和内蒙古最能赚钱的行业?这也与当地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2021年,山西省经济总量迈上“两万亿”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为22590.16亿元,其中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也创历史新高,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99%,为山西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根据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山西交通运输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1.5亿吨、公路货物周转量3226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6.8%、15.8%。
不仅如此,山西的社会物流总额达4万亿元以上,物流业景气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实现交通运输服务业增加值1209.4亿元,同比增长9.7%。
山西交通运输经济强势增长、物流业的景气,为全省经济的稳步发展带来积极性影响,从而带动了该行业的快速增长。
而对内蒙古来说,城镇非私营单位中的采矿业平均工资最高,也离不开内蒙古的煤炭产能和工业产值。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内蒙古能源经济实现了煤炭产能、电力装机、发电量、外送煤炭等“六个全国第一”。其中,煤炭产能达到11.92亿吨,占全国四分之一。
该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分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4.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5.4%。
这形成了内蒙古以冶金建材工业和高新技术业为优势的产业格局,进而也助力了相关行业的薪资水平处于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