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的这些“漂亮话”掩盖不了美国在控枪立法上的无能、失败,以及这种“蜻蜓点水”式的立法对于美国人的愚弄和欺诈。
不少美国人目前也看出了这个被媒体和政客们吹嘘的“突破性协议”的诈骗本质。有美国网民就抨击说,这根本就不是控枪立法或控枪协议,因为这里面几乎就没有啥与控枪有关的内容,甚至连“协议”都算不上,只不过是一些共和党参议员列出的一些他们可能同意为此进行谈判的事项罢了
有美国网民还愤怒地要求人们不要在把这个协议称为“控枪改革”了,因为那里面根本就没有任何与控枪改革有关的内容。
“一群参议员说他们在枪支安全措施上达成了一揽子协议,但不包括禁止售卖攻击性武器,不包括禁止21岁以下的群体购买半自动武器,也不包括禁止销售大容量弹夹,所以我们到底在特么扯什么???什么都没有”,另一位美国网民写道。
不过,在耿直哥看来,这些网民提出的诸如禁止21岁以下的人买半自动步枪的建议,不客气地说,也是挺扯淡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afety Council)的数据就显示,美国枪支暴力最为严重的年龄群体是18岁到35岁的人群,而不仅仅只是21岁以下。所以,光对21岁以下的人群入手,是一种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都没“医”对地方的做法。
至于什么加强校园安保或是精神病应对,以及被美国的主流媒体、政客当成“重大突破”的“加强购枪者背景调查” ,在耿直哥看来也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立法。因为犯罪分子是不会遵守法律的,他们只会去利用法律的漏洞获得枪支。精神病问题亦是如此,有些有精神问题的人平时是不会去看病的,家人也不会去注意他们,就像美国得州枪击案的那个18岁凶手一样。所以所谓的精神病应对和背景调查,对于这些突然作案的人来说根本就没有实际效果。
解决美国枪支暴力不断发生的唯一办法,就是像其他国家那样严格的限制枪支的出售乃至禁止枪支这种杀伤力极高的暴力武器。因为只有枪支是一个不变的、固定的存在。而诸如背景调查、更多精神病关注和应对等针对购枪者的措施,虽然很动听,但这些措施针对的恰恰是最难以捉摸的,变量最大的人,而且还是一大群人,一整个社会的人。
可问题是,枪在美国早已成为了一个不可能被撼动的存在。美国的宪法已经决定了枪支在美国是等同于“人权”的存在。所以,表面上看在枪支立法上欺诈美国人是美国的政客和媒体,但实际上这场骗局的源头是美国更深层次的国家制度。这个制度决定了美国人注定要与枪支暴力共存,决定了美国人只能在人这个不断变化的变量上想办法——哪怕这个国家连疫情防控这个最基本的人群管控工作都做不好。
所以,也有一些美国人很认同墨菲的那套控枪的理念:有一丁点的变化,也总比没有要好吧。
这就是美国人的正能量精神吧?
然而,这些美国人可能忘了,早在2013年的时候,美国国会参议院的一群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客,也曾在枪支立法上宣布他们达成了“突破性的协议”。当时美国正在经历2012年发生的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的阵痛,那是一起与如今的得州小学屠杀案几乎如出一辙的恐怖案件,死了20名儿童和6名教职员工。
可到了需要确定具体法条的阶段时,那个协议最终死在了参议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