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有文化?双语直播间三天涨粉150万,“中关村周杰伦”仍难救新东方
基于对直播带货的看好,今年5月,俞敏洪在空中亚布力论坛透露了新东方和东方甄选的未来发展思路。俞敏洪表示,新东方背后有两套体系:第一套是新东方的销售体系,以东方甄选直播平台为核心,未来扩大成一个综合销售体系;第二套是新东方的产品体系,包括外部产品体系和自有产品库。当自有产品库到一定程度,会有东方甄选品牌的农产品出现。比如,目前东方甄选五常大米已出现在直播间。
6月8日,俞敏洪又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老俞闲话”上透露,目前新东方已组建“新东方直播间”队伍,销售新东方的教育产品,包括图书、学习硬件、课程等。
负重前行、强敌环伺
双语直播能走多远?
双语直播、自有品牌、教育产品……新东方直播带货的康庄大道似乎近在眼前,但未来真是一片坦途吗?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新东方尚未完成自救,仍在承受巨额亏损。在此前提下,直播带货堪称“负重前行”。
2022年财年第三季业绩报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新东方(EDU.US)净营收6.14亿美元,同比下降48.4%;股东应占净亏损1.2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80.9%。前三季度,新东方净营收25.81亿美元,同比下降15.8%;股东应占净亏损9.9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3.80亿美元,同比下降362.8%。
俞敏洪表示,尽管公司正处于业务重组阶段,但新业务和举措呈现积极和良好的增长势头。新东方剩余主要业务——出国考试准备和出国咨询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15%,而针对成人及大学生的国内考试准备业务同比攀升约59%。
港股新东方在线的半年报则显示,截至2021年11月30日,新东方在线总营收为5.74亿元,同比减少15.3%;净亏损5.44亿元,亏损额同比也减少19.3%。
在财报中,新东方在线称,在报告期内和可预见的未来里,公司业务包括大学教育、海外备考、机构合作、直播商务业务、教育智能硬件产品五大类,但并未透露直播商务业务的具体营收数据。
显然,新东方也明白,仅仅依靠直播带货是不够的。但仅就直播带货而言,目前也不能高枕无忧。
双语直播虽然爆火,但目前无论是从粉丝数量还是从销售额,东方甄选都远未到达“顶流”的地步,且这两项数据在近三天内均有大幅波动。
新抖数据显示,6月9日-11日东方甄选直播间粉丝增长数量分别为44万、77万、30万,交易额增长量分别为262万元、1123万元、522万元,波动明显。
此外,双语直播话题保鲜度和变现能力也让市场担忧。
红星资本局研究发现,双语直播的消费客群定位是一把双刃剑,目前来直播的群体包括“来上课”和“来购物”的两类人。
通常来讲,在运营初期,这样的跨人群受众定位可以迅速扩大客流量,提高知名度;但当新鲜感殆尽,“来上课”的用户或许会觉得这样的直播间“商业味太重”,而“来购物”的用户则会更关注于商品本身——无数成功的实践已经证明,带货主播要深入到供应链上游,从根本上掌握商品定价权,才能长久留住客户。
对企业来说,直播间带货目的是变现,目前新东方尚属努力自救的阶段,当双语直播的话题热度冷却后,东方甄选如何持续保持吸引力?如何打造金字IP?如何做好上下供应链物流的配合?如何留下真正消费的用户?这些或许是东方甄选直播间目前亟需考虑的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谢雨桐
编辑 余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