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东北鹤岗化”的第一站有没有可能会是河北?
天津、石家庄、唐山,去年人口净流出分别为13.6万、3.68万和2.1万。
产业结构从节能减排之后,工业发展开始走下坡。
河北也在积极努力地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但前提是留得住人才。
但人才呢?被北京更为利好的人才政策虹吸走了。
北上广深同为超一线,但广州有小鹏,能带动肇庆一带发展;深圳有华为,东莞地区也能一起带动。
而北京更多是依托金融与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城市联动的作用并不强。
但北京的人口虹吸力,就连天津都招架不了。
建国初期,北京第一天津第二,就连上海都望尘莫及,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天津还是全国第三的存在。
现在呢?
天津已经跌出前10,大多数年轻人都会选择进京发展,只有实在待不下去的,才会回到天津。
城市经济促使人口流入流出,人口又能具体反映到房价上。
天津这几年房价明里暗里地一直在下跌,去年通过利好举措准备触底反弹,结果经过一场疫时代洗礼后,除了极个别学区房还在岸上再,其他基本都还在水里待着。
石家庄呢?
北京、天津加上雄安新区,石家庄还会有多少存在感?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好像就剩“京”了吧。
说白了,读懂了人口流动的趋势,才能真正掌握楼市。
“鹤岗化”仅仅是个雏形,短期内或许不可能实现,但保不准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一股潮流。有些城市太流于表面,经历疫情洗礼后便被打回原形,城市经济支撑力下降,人们就只能迁往其他城市发展。
一来一走就有了差距。所以,想要买房的人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所在城市,人口流入还是流出?经济向上还是滑坡?专家说长期看人口,但在我看来短期才应该看人口。
刚不刚需无所谓,把钱放在该放的地方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