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公司满百:后续扩容可期 北交所指数推出指日可待
北交所指数推出指日可待,将有利于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在北交所后续的发展中,讨论最为激烈的可谓“北交所指数”的推出。在周运南看来,北交所上市公司破百后进入新量级,有了百家以上基础,北交所指数落地就指日可待。“乐观预期应该在近期北交所指数方案可落地。”
周运南认为,北交所指数年内推出时机成熟的4大基础:一是指数编制方案基础,这个基本成熟,因为左有新三板的十大指数基础,右有沪深大盘指数经验;二是板块运行基础,北交所由精选层平移而来,累计已经平稳运行快2周年,北交所开市也已满7个月;三是样本数量基础,第100家公司周五上市,指数成份股充分;四是技术基础,1月18日北交所已公告委托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进行指数开发、维护和实时计算管理等。
陈雳指出,北交所指数的出现有利于引入增量资金进入北交所市场,从而更好地为北交所上市公司提供融资服务。并且北交所企业多为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北交所指数的发布对于理解中小型企业的运营状况具备一定积极意义。
如何进一步推动北交所发展?陈雳认为,首先,继续推进注册制改革,打通优质企业上市渠道;其次,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加强监管力度,避免违规事件出现。
张可亮则认为,北交所就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是交投活跃度下降,在流动性方面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这可能出乎市场的预料。但基于目前的行情,可以反映出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心态或者说是对价值投资的认知并不如监管部门所预期的积极,究其原因还是30多年的沪深交易所带给大家的惯性思维太强大,认知的转变或者共识的形成。
在他看来,接下来北交所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积极宣传价值投资的理念,另一方面需要体现出赚钱效应。建议让国家队首先冲锋陷阵,国家成立引导基金、母基金,带动社保基金先入场,取得胜利,随后市场资金才会进来;之后,可以通过出台引导政策,比如,投资北交所即支持专精特新、支持普惠金融,可以给予公募基金税收减免并给予精神物质奖励等,进而形成趋势。
“也就是说,北交所的建设,必须先用非市场化的手段,然后再用市场化的手段,二者结合才能获胜。”张可亮认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