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的是,南昌的本科院校数量跻身前十。
南昌共有54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27所,占了一半,而本科院校里,超过一半都是民办高校。
不过,南昌本科院校数量虽然居前,但仅有1所双一流大学,整体高校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省会仍存在较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F4的高校数量、本科院校数量均位居前列,整体实力远高于深圳、苏州等新晋崛起的经济强市。
这在双一流大学榜单中也有所体现。
双一流大学排行:北京上海南京霸榜,广州武汉成都西安领先
今年初,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发布,共有147所高校入围,几乎每个省份都至少有1所高校在列。
这些高校,基本都是我国最顶尖的高校。双一流大学,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有进有出,不是每所高校都能一劳永逸。
147所双一流大学,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全国双一流高校最多的10个城市:
北京(34所)、上海(15所)、南京(13所)、广州(7所)、武汉(7所)、成都(7所)、西安(7所)、天津(5所)、长沙(4所)、哈尔滨(4所)。
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一流院校主要集聚于四大直辖市,以及其他主要省会城市,基本都是传统的大区中心。
相比而言,一些明星城市,双一流大学屈指可数。深圳、苏州、厦门、宁波、济南、郑州等各自只有1所高校入围。
同时,一些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的万亿GDP城市,双一流大学挂零。如佛山、东莞、南通、泉州,经济与产业崛起有时运因素,但大学教育不是一日之功。
这种格局的形成,不乏历史因素。
根据国民经略创始人凯风新书《中国城市大趋势》的分析,高等院校往往集聚于传统的大区中心,与过去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配有着密切关系,一些后发崛起的“新贵”城市自然不占优势。
深圳等城市作为新贵,崛起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优先位,也不是传统的大区中心,高等教育需要从零做起,能够实现突破已属不易。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高等教育水平与北上广存在巨大悬殊,2022年借助南方科技大学,才实现双一流零的突破,但离二线省会仍有较大距离。
而济南、郑州、福州等地,虽然高等院校众多,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顶尖大学付之阙如,成为发展的困扰之一。
尤其是郑州,坐拥1亿人口,偌大的河南只有2所双一流高校,一个是郑州大学,一个是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
这背后,已经不无政策倾斜的结果。
在985时代,郑州及河南都是长期“挂零”的状态。建设1-2所一流大学,对于郑州相当重要。
世界500强高校排行
在世界大学之林中,哪些内地大学榜单有名?
关于大学排名,榜单五花八门,充水的不计其数。目前,只有4大权威榜单获得国际普遍认可:
QS世界大学、U.S. News世界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四大榜单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劣。
简而言之,QS关注大学口碑、U.S. New重视论文及国际合作,泰晤士相对综合,上海软科聚焦于学术。
我们以至少进入3个世界榜单为前提进行筛选,根据各大排名进行加权,共有31所内地高校跻身其中。
其中,四大榜单中全部跻身100强,只有清华、北大2所;
而全部跻身200强的则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7所。
而全部跻身300强的,则有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2所高校,而华中科技大学除了QS排名只差临门一脚之前,其他均在200名之列。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共有6所,上海5所,南京2所,广州2所,武汉2所,天津2所,长沙2所,深圳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