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编制与生俱来的向往,似乎从来都没变过,但又似乎在这几年变得越来越狂热了。
《我爱我家》里傅明老爷子念报纸有云——
“某女相貌姣好,诚征副处级以上男士,要求对方有汽车、有住房,貌美体健,不吃葱蒜,未婚离异均可。”
和平在旁听了哈哈笑:“就这条件,哪找去啊。”
但现在的年轻男女听了,或许根本笑不出来。
婚恋市场的相亲皇帝,不就是这个水平吗。
虎扑热贴:家境优渥的体制内男生可以在相亲市场“乱杀”吗?
甚至连相亲营销号都搬运了同一套话术,反复向你灌输婚恋焦虑:体制内男孩是如假包换的镀金真命天子,再不入手就来不及了。
“上周有个女生参加活动,说了她的择偶标准,在场所有女性都点头认可。
你们以为相亲市场最受欢迎的、丈母娘最认可的是大帅哥吗?并不是。
现在女生最想嫁的是厅里厅气的男生。
在外表和打扮上有老干部的气质,看起来稳重成熟。”
“为什么女人都喜欢体制内的男人,因为她们人间清醒。
笔试帮她们筛选了智商,面试帮她们筛选了情商,体检帮她们筛选了健康,政审帮她们筛选了身世。”
在网友的调侃段子里,年轻男女对未来的畅想早就不是爱和诗意的远方,而是传唱一首关于编制的新时代民谣:
“我是教师编,我老公是公务员。
生儿子让他考公务员,娶个教师编;
生女儿让她考教师编,嫁个公务员。”
就连有些年轻女性追星,都要比谁的气质更“体制内”,追也要追根正苗红的。
如今已成功考编上岸的刘昊然,站在人民大会堂前的一张照片,让无数女大学生骗到了父母的一次表扬:“这个男朋友总算找对了”。越来越多曾经在舞台上活蹦乱跳的演员歌手,都争先恐后跨进厅局风的圈子里。
有编制的明星,追着就是比没有正经工作的明星安心。陈晓凭借《梦华录》翻红之后,各大营销号的宣传文案很默契:“陈晓,我的体制内男友,上过两次新闻联播,出身公务员家庭。”
叛逆的人和故事早就消逝在风里,每个人都从高空中落地,勤勤恳恳洗着自己的白衬衣。
“90年代,流行90年代刘德华,穿皮夹克骑大摩托,头发让风而不是风筒吹出造型,人没被驯服的样子,想走出去,看看外边。现在流行未老先衰的造型,一板一眼的头发,规规矩矩的衣服。都是时代气质,后退,保守,不敢试错。 ”(@废话师)
而考编考公,就是当下年轻人的集体画像。
年纪小的,从大一开学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备考时间线;年纪大的,感慨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兜兜转转,最后还得回老家考公务员,咬咬牙送给自己的30岁礼物就是上岸。
甚至还有年纪更小的,从高考结束那天,就要开始思考选什么专业有利于进入体制内。
中国人的一生是一辈子的高考,而也许高考只是一次短暂的休息。对于一个有志进入体制内的人而言,国考才是所有考试中的决战紫禁之巅。
在所有记录备战国考或是编制考试的文字里,你能体会到一个中式做题家的苦涩心路。我们太笃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以至于吃苦变成了成功的主菜。
人们为之陷入狂热,是站在围墙外偷窥到了墙里的美好生活。
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编制真爽,体制内太香了。
虎扑的一篇高赞帖子,用图文概括了体制内科员的一天,不紧不慢地上班、悠闲地步行回家午觉、下午准点回家吃饭,引得众人羡慕。
评论区的一位省直机关科员不甘落后,晒出了比帖主更悠闲几分的日常。
“早上8:15起床,8:30出家门,单位楼就在我家小区前面,8:40到办公室,日常迟到十分钟无所谓,反正没人管,打开电脑看会手机,9点泡杯茶,去厕所带薪安排一波,9:20回办公室继续扣手机,10点手机玩累了跟办公室人聊聊天,12点下班回家,下午2:30从家出来,2:40到办公室,继续重复上午的事情,6点下班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