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雪糕”消亡史:万万没想到,雪糕刺客的前身竟然是东北大板
三是雪糕市场的消费价格敏感性不高。雪糕这种商品是经济学上消费弹性比较小的一种商品,这是因为大家在夏天吃雪糕的时候,往往在那个场景中是一个消费刚需的状态,所以往往大多数人买雪糕在乎的是口味和好吃与否,价格因素在大家的消费主导因素中不多,所以很多店主也就利用大家的这种消费心理,通过进货更多的高价雪糕来推动自身利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引导之下,高价雪糕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这其实就是雪糕涨价最核心的原因所在。
其次,一元雪糕到底去哪了?虽然高价雪糕逐渐在市场上成为一种主流,但是是否一元雪糕就彻底销声匿迹了呢?非也非也,根据《财经天下》周刊的报道,在北京一些非连锁的小便利店、小超市中,一元雪糕还是能够找到的,大部分的一元雪糕实际上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制作非常简单,大多是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单一的产品,例如伊利老冰棍、蒙牛小布丁等,其中又以棒冰类产品居多。和其他工艺较为复杂的产品相比,棒冰类产品原料简单,主要是水和糖,相应的成本也低。
根据媒体的报道,一般这种雪糕的成本其实也就是0.2-0.3元之间,加上其他的成本,其实如果仅仅销售这些一元雪糕本身的利润水平是并不低的,但是由于这类雪糕的绝对利润的数值较低,虽然利润率不低,但是往往卖出多根雪糕所获得的利润还不如一根高价雪糕的利润,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市场的高价驱逐低价。
其实,问题不仅仅是因为销售端的问题,还有市场端的问题,对于大部分的厂家来说,生产廉价的一元雪糕很多时候是一件“赔本赚吆喝”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厂商对于一元雪糕的生产动力也较低,如果不是不少一元雪糕是一些经典厂商的标杆产品的话,厂商有很大的可能都会放弃生产。
所以,一元雪糕不是没有,而是从厂商到店家都对其有些兴趣缺缺,这可能才是低价雪糕最大的问题所在。
第三,雪糕市场的未来到底该怎么看?我们观察到,最近一段时间各种跨界雪糕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去年走红的故宫文创雪糕,今年的5月中旬,由茅台、蒙牛联名推出的全乳脂冰淇淋——茅台酒味冰淇淋横空出世,并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近来恒顺集团也在推出属于自己的香醋类跨界雪糕。可见,雪糕几乎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上的超级爆品,只要跨界做雪糕几乎已经成为了常态。
不过,从雪糕市场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说,雪糕很有可能将会面临经济学上的棘轮效应,这就是雪糕涨价相对容易但是想要降价则非常困难,当前伴随着供应链成本的进一步上升,雪糕涨价很有可能依然会继续下去。对于当前的各大雪糕企业来说,如何在涨价的市场之中找到一个度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可能才是各大雪糕生产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雪糕又涨价了,你会买什么价位的雪糕?一支雪糕多少钱你觉得能够接受呢?
(作者江瀚为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