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被疫情重击过的上海,今天出台一个稳增长、谋发展的大招:
降低落户门槛,吸引青年才俊加盟!
一份名为《关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在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
联署发布这份文件的,一共是四个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公安局。
其核心,就是降低应届毕业生在上海的落户门槛,并提供了若干条“直接落户”的快捷通道。
以下高校和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在“符合当年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后,可以直接落户。
一、上海学校
1、所有上海高校的应届硕士生、应届博士生;
2、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应届本科生;
3、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海军军医大学,这11所高校的本科应届生:限在上海五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用人单位工作。
二、非上海学校
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硕士应届生(不分专业);
2、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硕士应届硕生(仅限建设学科);
3、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
不符合直接落户条件的可走积分落户,需要达到72分。
如果你是本科生,则可以积21分。如果你的学校属于“第一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以积15分,此外学习成绩、外语成绩、计算机成绩分别最多可以积8分、8分、7分。
我大致计算了一下,一个普通院校的本科生想拿到72分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即便如此,从上海自己跟自己比的角度看,此次降低落户门槛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户籍的获得难度非常高,甚至一度接近北京户口。
此次新政之后,至少在上海的15所“双一流”高校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基本上都获得了落户上海的机会。外地高校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硕士或以上学历毕业生,基本上都有机会落户上海。
当然,前提是有上海单位跟你签约,而你又没有违法、违纪的记录。
那么,该怎样看待上海的“抢人才新政”?它将带来哪些影响?
上海降低落户门槛,短期看是为了对冲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长期看,是对过去几年“关门”的纠偏。
2016年到2019年前后,随着北京纾解非首都功能发力,上海一度陪着北京限制人口增长,甚至在上海总体规划(2017-2035)中提出:
坚持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牢牢守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底线,着力治理“大城市病”,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途径。到 203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 2500 万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 3200 平方公里。
2016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419.7万人。这意味着,上海在未来18年里只能增长80万的常住人口,每年只能增长4.4万人。
很快,上海就发现了问题:一个超大城市,一个世界一线城市,如果拒绝长大,未来是很麻烦的。香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将带来一系列问题。
比如上海老龄化本来就非常严重,户籍人口增长率长期为负数(下图):
上海有2400万人口,其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为842万人,这部分人口是上海的竞争力、活力所在。
即便上海的842万人才不增长,自然更替就需要每年补充进来25万人,因为每年有大约3%的人才会退休。
如果上海每年新增人才少于25万,这个城市必将没落。
上图是从2010年到2020年大城市人才(大专及以上人口)增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