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替代品
目前做为欧洲基准的荷兰近月天然气期货价格水平,维持在每兆瓦时135欧元左右,巴斯夫等欧洲化工企业正在竞相寻找替代品。不过,他们发现,短期内很难找到替代品。
此前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测算,如果俄罗斯方面完全切断供应,即使是进口的非俄罗斯天然气创纪录,也不足以在明年冬天之前充分补充欧洲库存。欧洲必须将需求减少至少400亿千瓦时,或年需求的10%~15%。
德国化学工业协会表示,化学行业是该国最大的工业气体消费国,每年需要约135太瓦时的天然气,而使用替代燃料只能节省2到3太瓦时。
从长远来看,巴斯夫正致力于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用可再生能源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去年,巴斯夫投资了一个海上风电场,并签署了绿色电力的长期供应合同。
但分析师普遍认为,虽然可再生能源在技术上可以替代天然气发电,但其供应还不足以满足需求。
总部位于科隆的特种化学品制造企业朗盛也在近期表示,如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被完全冻结,将对其调整后的核心利润产生每年8000万至1.2亿欧元的直接负面影响,间接影响则无法量化,且即便是在能源价格维持稳定的情况下,2022年其面临的能源成本为10亿欧元,是2021年的两倍。
该公司还表示,如发生天然气禁运,这将对德国化工行业造成“灾难性后果”,天然气密集度最高的工厂将关闭生产,而其他工厂则需要减少产量。
前述国际机构资深环境能源官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化学品有时是下游工厂的副产品,又同时是上游生产产品的原料,不能以一个完全单线的联系来理解,“它是网状的”。
不过,他也认为,除欧洲外,亚洲一些地区也是化学品的生产基地,如日本的基础化学工业,一些稀缺化学品都是在日本本土生产的,近几年一些相对低端的化工原材料厂的产能也向马来西亚和越南转移,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本身就拥有一些不错的化学产品生产厂,因而目前燃料虽然整体价格上升,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欧洲,对于全行业而言,甚至会出现一些借助此次契机,重新组合产能,抢占欧洲原有市场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