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布进聚集场所须接种疫苗后,这些问题网友很关心!
健康时报记者 孔天骄
7月6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79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李昂介绍,7月11日起,进入人群聚集场所的人员须接种疫苗(不适宜接种人员除外),其他限流、预约场所优先安排已接种疫苗人员。
“人群聚集场所”具体指哪些地方?接种信息怎么查?京外接种信息怎么补录?不适宜人群指哪些……对于网友关心的这些问题,健康时报记者根据北京市官方信息,为大家收集了答案。
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北京发布”图
“人群聚集场所”具体指哪些地方?
在发布会上,李昂解释,聚焦场所包括:出入老年大学、老年活动站(室)和老年人健身娱乐活动场所的老年人要尽快实现应接尽接;进入线下培训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美术馆、文化馆、体育场馆、健身场所、演出娱乐场所、网吧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人员须接种疫苗(不适宜接种人员除外),其他限流、预约场所优先安排已接种疫苗人员。
进入人群聚集场所,接种信息怎么查?
李昂介绍,7月2日零时起,北京“健康宝”对疫苗接种状态的展示进行了优化升级,在京接种疫苗的市民朋友,疫苗接种状态可以与核酸检测结果同屏显示。
在京外接种疫苗的信息怎么补录?
京外接种疫苗的市民朋友,可凭接种记录或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展示本人接种状态;如有需求,也可以凭接种记录,到北京市任何一个接种点进行补录,实现在北京“健康宝”展示。
进入人群聚集场所的人员为何须接种疫苗?
李昂介绍,前一阶段的疫情提示我们,公共场所特别是密闭且人员聚集的空间,一旦有隐匿传染源进入,具有很高的病毒传播风险,会产生“疫情放大器”的效应。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接种疫苗仍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效果明显。
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尤其对患有基础病且抵抗力较弱老年人意义更大。根据香港权威发布的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7月5日的新冠疫情数据分析显示,超过95%的死亡病例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72%没有接种过疫苗。对于全人群而言,在此次香港疫情中,接种过三剂疫苗者的死亡率是0.04%,没有接种疫苗者的死亡率是3.02%,两者相差75倍。
进人群聚集场所须接种疫苗,如何去接种疫苗?
李昂介绍,北京市各区将继续强化接种服务保障,优化接种服务流程,畅通咨询热线,通过“老年人绿色通道”“接种车进社区(单位)”“爱心车上门接送”等有温度的服务措施,满足市民的接种需求。
此外,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疫苗接种人员可通过所在单位或所在社区进行预约,具体情况可关注各区的有关通知。通常情况下,接种单位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如果接种涉及到一些重点对象比较集中的部门或企业,当地也会根据情况设立一些临时接种单位。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会按要求公布可以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接种单位,包括地点、服务时间,可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
不适宜接种人群指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指出,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个人健康。
此前,2021年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指出,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妊娠期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