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雷也认为安倍任期中令他印象最深的事件是中日关系的改善。2018年10月25日,安倍访华,这也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首度访华,为当时的中日关系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行前安倍还在登机前更新了自己的推特:“羽田机场的蓝天。已经有七年没正式访问中国了。虽然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但也正因此,才更应该敞开心扉,坦率地讲出心声。借此次机会,我想把日中关系推进到新的阶段。”
“其实,第二个任期伊始,安倍对华态度还是比较强硬的,但后来出于个人、自民党、日本经济等各种因素,安倍慢慢放低姿态,选择缓和中日关系。”陈友骏说道,“之后中日自2015年至疫情前开启了蜜月期,当时中日高层频繁互动,把中日关系带回正轨。”
当时中日双方举办了首届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中日本币互换协议也重新启动。1年多后,安倍又出席了在四川举办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表示愿与中方一起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落地。
陈子雷说,中日间的积极互动,不仅有利于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也有利于当时安倍的执政。
就在安倍辞职后不久,中国和日本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简而言之,RCEP将取消日本约91.5%的出口商品以及98.6%的进口商品关税,为中日双边贸易提速助力。
此外,安倍任内也力挺多边自由贸易。近年来,日本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自贸区战略布局。2017年年初,美国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安倍政府主导了除美国以外的11国签署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2019年年底,日本与美国“闪电式”谈判并签署了“迷你版”《日美贸易协定》,被视为安倍任内的“加分项”。尽管这项“速成”的自贸协定尽管并没有涵盖日美贸易的所有领域。此外,日本还分别与欧盟和英国达成了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和日英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还有这些遗憾
安倍曾表示,修宪、“北方四岛”以及人质问题未能推动是任期内的三大遗憾。其中,修宪被视为安倍自2012年开启第二个首相任期来的夙愿。陈子雷认为,安倍迟迟未能如愿,主要是日本国内尚没有形成相应的氛围。在他看来,未来安倍继任者要推动的可能性也很小。
同时,安倍一直把夏季奥运会时隔半个世纪后再度回归日本,视为“日本再次振兴的一个标志”。在2019年12月15日举行的日本东京奥运会主会场竣工仪式上,安倍表示将把这届东京奥运会办成“向世界展现日本力量的大会”。但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东京奥运会无奈地延期一年举行。疫情下,东京奥运会留给日本的显然无法与当初安倍的雄心壮志相提并论。
安倍的突然请辞还把疫情重创下的经济难题留给了后任。在陈子雷看来,“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从2013年射出后,货币政策实际上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也不及预期,因为当前依旧没有达到2%的通胀目标,但对股市的反弹、日企税后保留利润的增加,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在财政政策方面,公共债务没有减少,固定资产的投资、公共投资等也基本上没有增长;增长战略方面,距离把日本建设成一个国民人人都能在家庭和职场活跃的“一亿总活跃社会”目标,尚存距离。
由于民众当时不满安倍政府对疫情的处理方式,尤其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几乎抹杀了“安倍经济学”过去的成绩,安倍辞任前的支持率仅为36%,为2012年以来倒数第二的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