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51700亿人民币,前值 27921亿人民币。新增人民币贷款 28100亿人民币,前值 18836亿人民币。M2货币供应同比 11.4%,前值11.1%。
解读:近期猪价上涨、逆回购缩量等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担忧,A股出现短期调整。
我们认为,上述是噪音和误判,当前市场的主要逻辑是经济启动新一轮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稳增长仍是当前头等大事,货币政策仍处于宽松区间,物价整体温和。因此,当前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环境对资本市场继续处于友好区间。
继6月PMI指数大幅回升之后,6月社融信贷数据大幅超预期回升,展现了中国经济强劲的恢复力,满血归来。
针对近期市场的争议和噪音,我们维持此前的观点:战略性看多中国经济,经济基本面好货币政策导向均对资本市场继续友好。
每临大事有静气,在市场的关键时刻,我们认为只有理性和逻辑才能穿越噪音直达本质。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我们处于经济复苏的早期阶段,不必对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过早过度担心。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信心比黄金重要,下一步提振企业信心实现宽信用和投资乘数效应至关重要。
12022年6月金融数据呈现以下特点:
1)社融总量大增。6月存量社融增速10.8%,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1.47万亿元,创历年同期新高。供求两端共同发力,银行抓住上半年窗口期加大放贷力度,产业链恢复、618消费季、房地产回暖等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2)信贷需求恢复。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为11.2%,较前值高0.2个百分点,延续恢复态势,企业端优于居民端。结构上,企业贷款短贷多增、票据少增,中长期贷款显著回暖,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回暖;居民贷款短贷多增,中长贷仍然偏弱。
3)M1、M2均回升。M2增速11.4%,M1增速5.8%,分别较上月上升了0.3和1.2个百分点。M2与M1剪刀差2月以来首度缩窄,实体经济活跃度转暖。
4)近期央行持续缩量逆回购引发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转向担忧。7月4日至7月8日,央行净连续缩量逆回购,净回笼3850亿资金,引发市场担忧。我们认为,央行缩量逆回购更多考虑短期因素,一是回收跨季流动性,二是控制债市杠杆,避免酝酿资金空转风险。
但短期操作不改货币政策宽松总基调。从基本面看,稳增长、宽信用仍是主要目标,物价尚在可控范围。从价上看,央行缩量行为也并未导致DR007大幅回升。因此我们认为缩量逆回购影响有限,不宜认为是政策转向的信号。
5)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开启复苏周期,货币政策延续宽货币、宽信用。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000亿,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投向新老基建和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6月28日央行行长易纲接受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到“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启复苏周期,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稳增长、稳就业,将保持总量宽松、结构性工具发力。
26月存量社融增速10.8%,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新增社融大幅回升
6月存量社融规模33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较上月继续回升0.3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1.47万亿元,创历年同期新高。
从供给端看, 33条稳经济政策加速落实,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和3000亿金融债箭在弦上。从需求端看,一是短期扰动因素边际修复,保供稳产效果显现,企业恢复正常生产,二是恢复省际流动叠加618消费节,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三是LPR降息、因城施策发力,带动房地产销售边际回暖。综合来看,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企稳回升。
从社融结构来看,信贷、表外融资、政府债券继续发力,社融结构加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