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跑路、民众上街,斯里兰卡咋就破了产?
最近,南亚岛国斯里兰卡发生剧变。国家破产,总统跑路,大量衣食无着的群众上街示威,冲进总统府狂欢……当地时间7月13日,留守的斯里兰卡总理宣布,该国进入紧急状态。
一个主权国家,怎么突然就破产了?
斯里兰卡警方驱赶抗议人群。图源:澎湃新闻
抗议人群冲进总统官邸。图源:澎湃新闻
一
提起斯里兰卡,不少人印象最深的有两点:内战、锡兰红茶。
1983年,斯里兰卡爆发内战,该国经济优先事项从新自由主义政策转向战时经济。虽然泰米尔分裂主义势力发动的内战在2009年彻底结束,但20多年的族群冲突让国家背上巨额外债、国内建设长期滞后,为日后危机埋下祸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斯里兰卡国家公共债务逐年增加,到八十年代后期,该国公共债务总额竟超过GDP的100%。九十年代,斯里兰卡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借出的长周期、低利率贷款陆续进入偿付期。到本世纪头10年,斯里兰卡彻底掉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
斯里兰卡的“债主”是谁?据统计,该国目前累计欠下的约510亿美元外债中,80%是以主权债券、定期融资工具等形式从国际资本市场借贷而来。说白了,就是欠了西方金融资本不少债。这笔债怎么还?是延期还是债务重组?恐怕最终还是由西方金融资本说了算。
作为不发达的农业国家,斯里兰卡长期以茶叶、橡胶、椰子、肉桂等物资出口作为主要经济支柱,大米等主粮在该国不太受重视,长期在勉强自给和进口补缺之间摇摆。奶、糖、肉类及其他水果蔬菜,当然也离不了进口。此外,斯里兰卡还相当倚重旅游业和海外劳工侨汇。
如果世界经济正常运转,一切尚可维持,毕竟经济作物收益比农产品高。可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雪崩式的危机就会扑面而至。
2020年以来,斯里兰卡旅游业遭受疫情重创,每年可贡献约10%GDP的产业坍倒。该国海外劳工侨汇也萎缩至疫情前规模的60%左右。虽然这两项加起来仅几十亿美元的规模,但对斯里兰卡这样体量的国家来说可是大事。早在去年年中,该国政界和经济界人士就发出警告,称国家外汇储备已快见底,远不足以支付即将到期的外债。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初,印度洋地区气候异常,长期大旱导致该国原本勉强自给的水稻和蔬菜严重减产,口粮不得不进一步依赖进口。斯里兰卡40%的电力供应依靠水电,大旱一来,水电发电量迅速降至地板水平,电力不足又使农业灌溉和本就不多的工业生产难以为继。
这还没完。今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升级导致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让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高度依赖进口的斯里兰卡雪上加霜——世界粮食计划署数据显示,该国约2200万人口中,逾620万人面临食品短缺,约61%的家庭不得不减少食品消费。其他如药物、燃料、电力供应等都陷入严重短缺。
民众在科伦坡一处加油站前排队购买煤油。图源:新华社
二
不少观察人士指出,除了外因,斯里兰卡政府也需为“国家经济管理不善”负责。
目前已宣布辞职的总统拉贾帕克萨,上台后有俩“大动作”:一是奉行“现代货币政策理论”,二是强令全国推广有机农业。
先说第一个。斯里兰卡连续两任央行行长都坚信“不必担心政府债务”,主张增加国内债务比例,认为政府可以放心扩大开支,用财政赤字支持就业、资助公共产品。
结果呢?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不到两年间,斯里兰卡货币供应量增加42%,2021年通胀率达12.1%(其中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物品类通胀率达创纪录的22.1%),外汇储备暴跌70%以上。本月初,斯里兰卡央行行长警告,已“破产”的斯里兰卡通胀率可能飙升至70%。
事已至此,总得想办法应付火烧眉毛的外债问题。中国和印度都曾表示愿援助斯里兰卡渡过危机,伊朗同意进行石油产品和锡兰红茶的易货贸易,一些西方国家也密切关注斯里兰卡局势,着手探讨“解决目前危机和筹划未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