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博士文凭被质疑:就读学校是“文凭工厂”?
在国内,“爱尔兰欧洲大学”亦没有得到官方认可。2003年以来,教育部依托“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万余所外国高等学校的名单,其目的是核查外国院校设立的合法性和其所颁发学位学历证书的有效性。该网站今年3月更新的爱尔兰高校名单中,总共有25个大学,但是并没有“爱尔兰欧洲大学”。
在“爱尔兰欧洲大学”毕业一年之后,陈春花在2003年申请去南京大学做博士后。2016年之后,她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次年,亦即2017年,她还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就学历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试图联系陈春花本人,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其办公室电话多次拨打亦无人接听。而北大国发院则拒绝了对此事的采访,只是表示“谢谢您的关注。”
时至今日,学历包装并不少见
一位不愿具名的科学史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990年代到2000年初,中国国内有博士学位的人才不多,留过洋归国的博士更少。这一时期,国内高校开始逐步重视高学历人才。学历崇拜的环境中,一些人开始预判到了社会需求,甚至用走捷径的方式迅速将自己武装起来。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与陈春花差不多同期,亦即2000之后头几年,毕业于这所“爱尔兰欧洲大学”的高校教授,不只陈春花一人。在“教师库”“经管之家论坛”等网站上,还能看到,另有某高校商学院一位教授的学历介绍是“爱尔兰欧洲大学”管理学博士。目前,该校商学院的网站已经不能打开,但是该校其他学院的网页仍可正常获取。
陈春花的高学历背景、国内最顶尖大学的教授头衔,成为她影响力提升、实现商业运作与知识变现中的重要资本。天眼查显示,目前,陈春花共关联7家企业。陈春花在云南白药控股企业任董事职位;在课程平台“知室”公司、上海知到知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股东,持股33%。
2017年,她投身自媒体,创立了自己的公众号。据统计,在陈春花的个人公众号中,目前发布了1300多篇原创文章,谈及华为请陈春花做军师或者陈春花解读华为的文章就有近40多篇。
前述学者分析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信息差减少,这类利用信息闭塞和不对等购买“洋文凭”并获利的事情开始大大减少。而且,越是最顶尖的学者,越不敢冒这个险。
包括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的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想加入这种诸如北大这种学校的商学院已经很困难了,学者们的学历背景都很好。
一位研究高等教育的学者表示,随着国家的治理,一些商业化、以获得文凭为目标的学位课程正在规范化,学历包装越来越少,不过,要彻底杜绝,还要有一个过程。另一位关注高等教育的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学历包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包装一旦过了头,涉及到学历真假问题,就是法律问题了。
陈春花学历风波引发的关注,目前还有待相关单位出面解释清楚。前述科学史专家表示,当一个博士生花了几年时间、为了几篇论文常常感到“崩溃”时,一些人却用几万元钱就轻轻松松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学术界奉行的是长期主义,论文需要一篇一篇写,书需要一本一本读,不可能弯道超车。
记者:彭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