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海上客
当地时间7月22日上午,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这意味着,东电于明年春季开始向大海排放核污染水的计划,只需再获得福岛县地方政府同意,即可实施!
上述委员会5月对排放计划的“审查书”草案进行了确认,称内容“没有问题”,之后进入公开征集意见环节。该委员会7月22日对征集到的1200多份意见进行讨论,认为东电的应对“妥当”,认可核污水排海计划。
实际上,在这个审批程序完成之前,东电于今年4月底已经开始对海底隧道排水管道的施工。7月17日,东电宣布排水管道已基本建成。
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如今已积累达137万吨,如果这些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必将对整个太平洋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海洋生物资源将遭毁灭性打击,亚太地区民众健康将受严重影响。显而易见,日本这么做损人不利己,作为“渔业大国”和“吃鱼大国”,核污染水入海的最大受害者必然是日本自身的国民和相关产业。
这种危害并非只停留在预测,而是得到了实证。例如,日本厚生劳动省2022年2月8日发布消息称:日本福岛县近海捕获的一种名叫“许氏平鲉”的海鱼再次检测出辐射严重超标。
福岛近海捕获的“辐射鱼”。图源:央视新闻。
检测结果显示:这种鱼所含放射性铯活度达到每千克1400贝克勒尔,远远超过每千克100贝克勒尔的日本食品卫生标准。其实,福岛县近海捕获的“许氏平鲉”在去年2月和4月就曾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的情况,也一度被暂停上市销售。但去年12月,停售的限制被取消。这次,日本政府再指示福岛县暂停上市销售这种海鱼。
然而东电为了推行其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在“辐射鱼”的事实面前选择掩耳盗铃。2022年3月,东电宣布将从今年9月前后起,试验用核污染水饲养比目鱼和鲍鱼等,并比较在海水和核污染水中鱼贝类的成长情况,调查其体内的氚活度等。3月17日,东电就开始在核电站用地内的水槽里,饲养约100条体长25厘米左右的比目鱼进行“练习”。
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作秀遭到了日本国内学者的反对。日本龙谷大学政策学部教授大岛坚一表示:日本居民尤其是养殖类从业者对政府的诉求只有一个,就是政府必须证明排污入海后可以确保海洋环境安全性不被破坏、不会影响到出口渔业、对民众的健康安全有保障。只用“几条鱼的安全”来证明超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到太平洋后不会带来任何破坏,非常荒谬。
按照东电的说法,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前,放射性有害物质氚的含量将被稀释至日本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WHO饮用水标准的约七分之一。可笑的是,2020年9月,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时,身边的东电工作人员举着一杯处理过的核污染水称“能喝”,但菅义伟最终并没有喝下去。这一刻,日本官方的真实面目毕露无遗:“无论嘴上怎么说,可是身体很诚实。”
菅义伟(左一)最终没有喝下“处理过的核污染水”。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触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灾难性辐射泄漏。核电站内1号机组和3号机组反应堆冷却系统损毁,核燃料熔化。为控制反应堆温度,东电注入大量冷却水,因而产生含有辐射物质的污水。
福岛核电站自2011年以来平均每天产生170吨污水。如何处理这些污水,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
早在2019年9月,时任日本环境大臣原田义昭说,他认为东电应该把福岛核电站辐射污水排入太平洋。当时正值日本政府委派专家组评估福岛污水处理方案之际,原田跳出来发表所谓“个人意见”,认为排污入海“别无选择”。
实际上,日本政府并非没有别的方案可以考虑。其他污水处理方案包括蒸发后排入大气、埋入地底深处、在核电站内新建储水罐等。不过,排入大海是所有方案中成本最低、最为便捷的,也成为2021年4月日本政府的选择。
尽管日本大量国民、国内渔业团体等强烈反对这一处理方案,中韩等邻国也强烈反对和质疑,日本政府依然无视反对声音,我行我素推进该方案的落实。按照计划,这些核污染水全部排完需要数十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