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第一夫人:穿上“情侣装”,访美要武器
泽连斯基和他的手下住在地堡里,而她带着17岁和9岁的两个孩子生活在一个秘密地点。
俄乌冲突爆发后,她一直未露面,而是瞄准了社交媒体。英语娴熟的她,发挥自己写作的老本行,不断吸引西方社会的关注。
比如,她曾经发过一张照片,是一个裹在毯子里的婴儿。
她为这张照片配文:“在非比寻常的艰苦条件下,这个孩子出生在基辅防空洞。乌克兰的医生和爱心人士给予了这个孩子最好的保护。你们是了不起的,亲爱的同胞!”
泽连斯基曾表示,他是莫斯科的“第一目标”,家人是“第二目标”。
随后,泽连斯卡娅发文称:“我不会恐慌和流泪,会冷静并保持自信,我的孩子正在注视着我,我会陪在他们身边,也会陪在丈夫身边,并且和乌克兰民众站在一起!”
这些发言使她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不过,在5月与吉尔会见后,她仿佛调整了策略,频频露面,开始接受大量采访。她的助手甚至会安排一个“拿着纸巾盒的人”在现场,给她和听众擦眼泪。
泽连斯卡娅6月接受法国《世界报》采访,文章中的配图。
·
直到这趟美国之行,是她最高调的一次出场。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看来,这场“第一夫人外交”不过是场相互配合的“演出”。美国和乌克兰现在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西方对于乌克兰的支持现在已经有些疲劳,并引发了一些质疑和顾虑。泽连斯基除了自己演讲,现在还搬出了老婆,能看出在冬季来临之前的紧迫感。而对拜登来说,面临着不到四个月的中期选举,和美国国内通胀高企、能源价格等问题,他需要有一个外交成就来给自己加分,或者‘转移视线’。”王义桅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王义桅认为,利用“女性”“儿童”等话题来博取眼球,以所谓的“第一夫人外交”来突出感性的声音,最终都是为了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乌克兰的问题不是靠更多的武器去解决的。在这场‘演出’背后,理性的、呼吁和平的声音更应该被重视。”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凌云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