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通胀还是选衰退?美联储今晚抉择,激进加息或“吓坏”低收入国家
具体而言,IMF称,俄乌冲突对食品和能源带来进一步的供应冲击,由此导致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大幅增加整体通胀,并传递到核心通胀,引发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这种冲击如果足够严重,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与高通胀、通胀持续上涨并存(滞胀)的情况,不过IMF称,滞胀不是其基准情境的一部分。
美联储加息外溢至新兴市场?
市场担心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不得不持续激进加息,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北京时间28日凌晨2时,美联储将发布最新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计加息75BP,这将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第4次加息,也是连续在两次会议上加息75BP,由此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2.50%。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首席固收策略师卡隆(Jim Caron)本周表示,美联储正积极收紧货币政策以使经济增长放缓,为了抑制通胀,他们更愿意冒硬着陆或衰退的风险。
目前,美国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程度已经超过20BP,这一倒挂通常被市场视为衰退的警示信号,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曾表示,这并非美联储最看重的指标。卡隆称:“美联储通常着眼于3个月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而该曲线目前仍有一定倾斜度。但鉴于长期美债利率还在下降,美联储又渴望继续大幅加息,3个月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也可能在9月FOMC(联邦储备委员会)会议前出现倒挂。”
纽约梅隆银行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格罗霍斯基(Leo Grohowski)也称:“如果美联储继续在过长时间内维持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我们会提高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概率的预期。目前我们预计,美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内出现衰退的概率为60%。”不过,即使美国经济真的出现衰退,也将是温和且短暂的,尤其与欧洲相比。
在美联储7月利率决议公布后不久,北京时间28日晚间,美国就将发布二季度GDP数据。继美国一季度GDP意外萎缩1.6%之后,市场高度关注二季度GDP是否会再度录得负值。通常来说,如果一个经济体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GDP负增长,那么就可以定义为进入“技术性衰退”。
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的溢出效应,也是外界的一大担忧。
古林查斯解释,主要央行的紧缩政策主要通过三重方式,对全球其他地区产生持续的外溢影响。首先,紧缩政策将导致全球层面的需求和经济活动减少,这将给依赖出口增长的国家带来沉重负担。其次,美国和其他主要央行的紧缩政策,将导致美元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大幅升值,进一步加剧上述经济体的通胀压力。鉴于美元走强,使得所有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迅速走高,输入性通胀使得上述进口国面临更高的通胀压力。最后,每当此类(紧缩)周期发生时,往往导致资本涌入避险资产。投资者更倾向于(把资金)撤出新兴市场经济体,寻找安全的避风港,例如投资美国国债或其他避险资产。在过去的4至5个月间,已经观察到新兴市场持续且较大规模的资本外流情况。
古林查斯表示,截至目前,资本外流情况仍较为有序。但它将增加上述经济体国内和主权利率的压力,进一步减少财政政策空间,同时导致私营企业部门融资难度加大。这些都将拖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
在此次报告中,IMF还认为,紧缩的金融状况或将引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危机。因为国际债务以美元计价,本币对美元贬值会导致这些经济体的资产负债表估值受损。60%的低收入国家已经处于或面临政府债务困境(债务重组或欠款累积)的高风险。1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
骏利亨德森新兴市场企业策略投资组合经理库特尼(Ales Koutny)则对第一财经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大体上很好地承受了与疫情和乌克兰局势有关的压力。由于其GDP主要依赖于基本制造业和初级商品,而这些部门在疫情期间仍然运作良好,许多国家的经常账户余额有所改善。“但贸易条件严重恶化的国家面临的潜在违约风险最大。斯里兰卡就是这种情况,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边缘国家似乎也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