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三国乱世之中的英雄豪杰们,对于自己的生死大多看得开。一旦战败被俘,自己的性命也不过在敌人的一念之间,与其不顾尊严委屈求生,倒不如慷慨赴死还能留得最后的一丝尊严。
对于三国志11游戏的老玩家来说,攻破城池捕获俘虏如同家常便饭,本着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实用的游戏战略价值,能够争取过来的人才都会尽量养在监狱里慢慢进行思想改造。当然也有喜欢快刀斩乱麻的朋友,反正手下人足够多了,不想养太多吃白饭的,或者就是为了追求本势力的“血统纯正”而一概不留。本期就让我选取其中一些武将被处决时的经典语录,里面还是蕴含不少笑点的,就按内容来分几个大类吧。
一:本能反应型。
无论是“啊”还是“呜”,在我看来都是人体最真实的反应。你细想,这一刀下来脑袋都搬了家,正常人类的神经系统也就最多只能让头部发出一个简单的声音,表示自己接受到了剧痛的信号。这两种声音属于本能反应,不是怂或者胆小,就是相当真实,常见于夏侯恩、曹爽这种级别的废柴白板将。
二:不要脸求饶型。
“这一定是哪里弄错了!呜啊”!能力值处于最底层且胆小性格的人物最爱吼这句话。不过很遗憾,这是在玩家确定执行处决命令之后才能触发的,所以不存在刀下留人或者收回成命的情况,就算弄错了也得手起刀落。
三:尽力无悔型。
我已尽心奋战,故而于心无丝毫遗憾。
已经好好地战它一场了,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二流战将们比较爱说的两句话,表示自己虽然还是要领盒饭,但是在这之前已经尽了全力搏杀,就算死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看到如此务实的干将丧命于此,心里还真有点不舍,奈何杀令已是覆水难收。
四:留下诅咒型。
我XX,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好好地看着吧!
我会在那个世界等着的!
性格莽撞且武力彪悍的人物,就算你杀了他,在这之前也会被他狠狠地诅咒一番。曹仁稍微含蓄点,许褚就直接表示他要在阴曹地府等你再打一架了。尽管现代社会是崇尚科学的,不过放在古代,要是谁说做鬼也等你的话,确实给人造成的心理阴影不小。
五:重视名声型。
即便此身腐朽,但精神永存。
就算此身无存,但威名能留,那便足够了。
君主的铁粉们最爱哼哼这个,曹操这边自然是夏侯惇、典韦这类人的标配遗言。在他们看来,人挂了不要紧,只要能把信仰和好评留下就很满足。
六:不甘心型。
死期将至,却依旧无法超越父亲啊。
通常见于伟大君主的后继者,如曹操的儿子曹丕,刘备的儿子刘禅,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等。他们用一辈子的努力也没办法摆脱父辈的阴影,除了那些贪生怕死之辈,这几个角色应该是死得最不情愿的。
七:认命型(也叫话没说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