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离开村庄前一天还在给邻居修门锁,村民都知道“歪子”出名了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早早离开了村庄外出做工,到了近些年上了年纪才回来。他们的子女有能力的都在县上或市里定居,提到赡养,有老人摆摆手:“年轻人压力太大,房贷车贷小孩子上学,自己家还顾不过来”。
有老人83岁,还每天拿着锄头下地干活儿。每年,每家种植的菜大多只够家里吃两三个月,多数时候还要到隔壁村子的菜场买菜,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村里干部说,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这个村庄可以算是市里最穷的村子。
好人“二舅”
“歪子”的腿没法去地里干活儿,也摘不了花椒。以前,他靠做木工维生,有村民说,近年活儿少了,他日子也不好过,小物件大家都在网上买,要修的东西也不多了。
邻居眼里的“歪子”很聪明,木工也会,电工也会,安门锁也会,好像什么都能找他修一修。
在村里,他修些小物件不要钱,村民们觉得这在村里是“很正常一件事”。
他的邻居有时会塞钱给他,他会推脱,有时给几十块钱,有时给包烟。“他烟瘾大得很,一天能抽两盒。”
并不是所有村民都和“二舅”来往密切。
好几位村民对“歪子”的印象是“知道有这么个人,但是不熟”。有村民住的离“歪子”家很近,步行不过五分钟的距离,却因常年在外务工,这两年才回到村里,也对他并不熟悉,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
“歪子么,那咋不认得?”隔壁村的村民说。提到二舅,村民有些茫然,说起“她哥”,村民恍然大悟。“二舅”的妹妹嫁到了隔壁村,“二舅”有时去看妹妹,会帮着其他村民做活儿。
“他过得不容易。”这位村民说道。提到“歪子”,几个村民在一起议论,他们说,他是个好人。
“二舅”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大哥住在村里,三弟在外务工,一个妹妹嫁到了隔壁的村子。二舅的妈妈在子女家轮着住,每家住一个月左右。但她更喜欢在二舅家里住,住得就多些。
邻居解释,因为村里的人都要去地里做农活儿,“歪子”腿不好,做不了,在家的时间多些,对母亲的陪伴也更多。
因为身体,“二舅”说不上媳妇,领养了女儿宁宁。今年66岁的他,在亲近的人眼里随和、爱开玩笑,邻居笑他“不说人话”。平时,她常说“你个老歪子”,“二舅”笑呵呵的,也不生气。
有网友质疑视频作者“衣戈猜想”是在用“二舅”的苦难来吸引流量。“衣戈猜想”在一场媒体群访中表示:“苦难有什么可升华的,苦难就是又苦又难,视频中,最想表达的四个字就是庄敬自强。”
装门锁留下的工具箱,还在邻居家里门口放着。图丨九派新闻 安琦
“二舅”不知什么时候会再次回到村里,可能像他离开时那样突然又静悄悄的。
邻居惦记着自己修了一半的门,“不知道老歪子啥时候回来,门还没给我修好呢。”
九派新闻记者 安琦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