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录取线赶超985,考上师范生就等于拿到了铁饭碗?
最近公布的今年各省普通高校招生情况显示,各地师范类高校和专业延续了近年来的火热态势。
安徽、河北、山东等地,各高校的公费师范生的最低投档名次,较去年均出现800至4000余名不等的上浮。
令人意外的是,江苏的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虽由淮阴师范学院组织培养,但投档分数599分,甚至超过了江苏省苏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211”,以及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985”知名高校的最低分投档线。
2022年“史上最难就业季”,“安稳”成了人们渴望却难及的东西,旱涝保收的教师也自然也成了毕业生求职场上的香饽饽。
但与此同时,并不算景气的环境和“双减”等政策对行业转型的刺激下,华中师范大学一组数据将“师范生就业难”的问题摆在眼前——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普通师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未就业率为33.23%。
我们不禁疑问,考上师范大学就相当于拿了铁饭碗的时代过去了吗?
教资考试年年爆满考了证工作也难找
当每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热度持续攀升,朋友圈年年都有准备教资的人。
2016年教资考试共报考260万人,到仅2021年下半年就报名676万人之多。要知道,2021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也才377万人。
想当老师的人越来越多了。
与此同时,师范生的招生人数逐年增长。范围覆盖了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和网络本专科多种高等教育。甚至在疫情以来扩招超过高等教育招生平均增长速度。
师范生招生人数连年提高的另一面,应届生的就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之一的华中师范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1届普通师范本科毕业生的未就业率超过非师范生,达到33.23%。
这种就业率的计算方式,将传统的合同就业、境内境外升学、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都计算在内,自由职业者等非传统就业方式也一并纳入其中。
部属师范大学都如此,其他大学的师范生就业更是艰难。
师范生的尽头没有铁饭碗,而是内卷
“我以为自己好不容易读了研究生,就不用参加什么教师招聘考试了,结果发现山东一些地区,类似青岛、烟台,双一流研究生才会优先考虑……”
梁舒琪本科读的是山东老家一个二本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到江西师范大学读学科教学语文。她今年6月毕业,上半年在江西几个高中的校招都在面试环节被刷,下学期疫情却没什么招聘。
“每天压力特别大,担心毕业前找不到工作,丢失2022届应届生的身份。再参加今年秋招,很多地区只要2023届应届生了。读双非硕发现出来还是要考编,很后悔。”
像梁舒琪一样考上师范大学、读完研究生、拿到教师资格证,本以为教书饭碗就任君采撷的师范生不在少数。就业难的事实却冰冷地摆到面前。
以江西为例,2021年全省共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13344名,而同年江西省报考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足有45.37万人。以平均30%的笔试通过率和70%的口试通过率来算,2021年,江西省成功考下教师资格证的超过9万人。
1:9的比例之悬殊不可不说是僧多肉少,在拿到这个“体制内,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好找对象”的铁饭碗之前,师范生们和涌入教师这条赛道的非师范生往往要先经历一场九九八十一难的殊死搏斗。
教师招聘的内卷从各学校的招聘公告可见一斑。我们统计了2022年《中国百强中学》名单中的99所学校的招聘公告,其中仅有37所将教师最低学位要求标注为“本科”,并没有其他附加要求。而这些学校多集中在以教育著称、经济发展相对较低的三四线城市。
高中班主任耳提面命的“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在四年后的求职场上又一次展露竞争的严酷本质。14%的中学在招聘报告中提出只招“211/985/双一流/部属师范/世界排名前500”的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应届生。
中小学对应届生毕业高校的要求甚至演变为一种和学历等价兑换的公式。将近五分之一的学校声明,应聘者学历最低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或其他院校硕士/双一流本科或其他院校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