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海南、新疆等热门目的地接连遇疫情,未来或推疫情保险
而历来夏季出游人气高企的大西北,同样“破防”了。
7月9日,迎来旺季的敦煌莫高窟接待人数首次突破1万人次。但随着兰州周边疫情升级,莫高窟等景点采取了更严格的防控措施,截至7月22日,甘肃共186家A级旅游景区因疫情原因关闭。
根据最新通报,8月7日0时~24时,甘肃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以上无症状感染者无社会面筛查发现人员。经过一个月“战疫”,甘肃看到了“正常运转”的希望。
再往北走,今年火出圈的新疆游正面临“大考”——截至8月8日19时,伊犁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已划分高风险区45个、中风险区34个、低风险区9个。
其中,伊犁州中高风险地区共计63个,被视为本轮新疆疫情的“风暴眼”。
百度迁徙平台数据显示,乌鲁木齐、伊犁等地于7月10日前后迎来全年迁入规模指数最高峰。
图片来源:百度迁徙大数据平台
据新疆文旅厅统计,全区5A级旅游景区日均接待游客6月环比增幅达201.08%;7月以来继续攀升,日均接待游客突破11万人次,那拉提、喀纳斯、天池、赛里木湖等景区每天实际购票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
不过,自7月30日伊犁州伊宁市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后,这波旅游热旋即遭遇“降温”。新疆文旅厅分别于8月2日、4日发布关于对伊宁市、伊宁县、尼勒克县等地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
图片来源:百度迁徙大数据平台
就在8月8日,西藏阿里地区报告称,7日在常规核酸检测中发现4名阳性感染者。随后日喀则宣布全市全域实行静默管理。拉萨8日晚间亦通报,8月7日在重点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18名新冠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在此之前,西藏已连续920天无新增病例,是全国保持无疫情时间最长的省份。
而自8月3日起,内蒙古也先后叫停了二连浩特市等多地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03
暑期旺季节奏被打乱,艰难复苏中的旅游业再度蒙上阴影。仅从一些受访民宿退订的房费来看,损失少则十余万元,多至上百万元。有从业者称,“即便恢复,旅游旺季也已错过”。
2022年6月,三亚国际免税城 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前,市场曾预期8月能迎来一波小高潮——前有“独库公路变成‘堵哭公路’”,后者“一半中国人挤爆大理”,加之资本市场上旅游板块一度持续走强,业内不少观点认为暑期旅游市场正迎来向上“拐点”。
谁也没想到,从冷清到热闹,停止得如此突然。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在受访时表示,几个热门旅游目的地都受到了挺大影响,对消费者的计划、预期也会有影响。“目前暑期已经过半,看到这种情况是不是会打消远途旅行的打算?很可能会对出游选择造成一种抑制。”
对那些以旅游业为支柱的地区来说,需要有人来,过夜、消费,输出文旅产品、增加旅游收入。这种物理的“抵达”,是必要的。
以三亚为例,今年1~5月,其接待过夜游客671.81万人次,同比下降40.9%。其中,过夜国内游客667.31万人次,同比下降41.0%;过夜入境游客4.50万人次,同比下降22.9%。
同期,三亚旅游总收入227.63亿元,同比下降40.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26.49亿元,同比下降40.2%;旅游外汇收入1773.35万美元,同比下降17.5%。
图片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对比来看,2020年,三亚接待过夜游客1714.40万人次,同比下降25.3%,旅游总收入为424.74亿元,同比下降26.9%;
到了2021年,三亚接待过夜游客2162.04万人次,同比增长19.7%,实现旅游总收入747.03亿元,同比增长65.2%。
尽管与2019年接待过夜游客2396.33 万人次相比,接待量仍有200余万人次的差距,但收入反而高了113.84亿元。不得不说,海南离岛免税新政落地两年,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正如统计公报所言,2021年,三亚“离岛免税销售实现零售额381.71亿元,同比增长76.4%,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70%,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3.4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