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刘晓光本人没有嘴巴抽搐的毛病。
在《乡村爱情》里扮演赵四时嘴巴抽搐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
在这部剧里,赵四嘴巴抽搐的毛病实际上是有交代的。
据剧中赵四说,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因为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的时节,他决定独自去冰上玩耍。
结果没料到,正玩到兴头的时候,一个不留神掉进了冰窟窿。
在被他娘救上来以后,就被抱到他家的大火炕上,整个人用被子包住了焐。
那焐得是浑身一阵冷一阵热的,让他一连发烧了好多天。
等到病好了,就发现人不对了。
嘴巴开始不听使唤,说上几句话就要抽一抽,完全控制不住。
只要赵四情绪激动,这个抽搐的毛病就越发厉害。
赵四也因为这个毛病遭到同村人的嘲笑,他本人也非常苦恼。
在电视剧中,赵四的这个动作设定,让整个人物充满了滑稽感,给观众非常深刻的印象。
然而,我们跳出电视剧,从医学的角度分析,专家们针对赵四嘴巴抽搐的症状给出了更科学的解释。
他童年的这段落水经历,大概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惊吓,让他患上了一种叫作儿童抽动症的病。
如果在童年时期能及时对症医治,可能就可以避免成年之后这样抽搐不停、遭遇嘲笑。
在电视剧中,赵四的抽动症成为了一个笑点。
有一集刘能还为赵四找来了“神医”郭医生来治疗。
只见这位神医,用毛笔蘸墨汁在赵四脸上划出警戒线,健康的右半边脸还画上了七个点说是“七星护法”,也是让人笑到爆了。
最初看《乡村爱情》第二部的时候,我也有过类似的疑问……心说这新换的赵四,嘴部每隔几秒就要抽动一下,这是什么“演法”?后来才知道,这是饰演赵四的刘小光为角色加的戏,我猜他是为了让自己区别于第一部里关小平饰演的赵四。
生活中的刘小光说话时,嘴角一点儿都不抽,稳稳的,就是个正常人。关于这件事,我认真地看过好几个刘小光表演的小品,他的嘴跟赵四的不一样,真的不抽动。所以,赵四的嘴隔几秒就抽动,就是刘小光为角色加的戏。
其实,类似刘小光为赵四设定的嘴抽动,在东北二人转里很常见。换成别人,可能就是别的“小绝活”了,赵本山徒弟张小飞、田娃等人就有很多类似的绝活。
我个人很欣赏刘小光在《乡村爱情》里的表演,以及他在诸多喜剧小品中的表现,但对于他所塑造的赵四嘴角抽动这一设定,我有些不解。我不知道这样设定的作用在哪里?完全是为了诙谐吗?
后来看到刘大脑袋的腿脚后,我明白了,这就是“后乡爱时代”的特色。
我非常反感乡村爱情中的赵四一说话嘴巴就抽,这明显是在co化农民形象,赵夲山的〈乡村爱情 里面有大舌头嘴巴抽让人看一遍再不想看第二遍…
这人平时说话嘴不抽,但听说人很欠抽,人品极差,早些时候就吃喝嫖赌,因为赌师傅曾经帮他还过债,后来又听说见女粉丝开房还得人家付钱,这得多渣才能做出如此厚脸皮的事情呢?反正本人对他印象极差,即便是拍戏表演的很好,也是很排斥。
不抽!因为角色的需要!
乡村爱情我是非常喜欢看的,从第二部换成了刘小光以后赵四就填了嘴抽搐的毛病,那什么(此处应该有画面感),但是赵四扮演者本人刘小光嘴是没毛病的啊。
其实我很敬佩这些演员的,为了塑造荧屏搞笑的形象,不惜牺牲自己,扮病,扮丑,为的只是观众的笑声而已,不得不说扮演的很成功,要不然大家也不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吧。
当然每个演员也都不容易的对吧,演员扮演的角色我们也不要上升到角色本人,尤其是一些演反派的角色,我们更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这些人,《还珠格格》的容嬷嬷,大家都知道李明启老师其实是演技非常好的,但是因为演的容嬷嬷太招人恨了,一度有网友骂角色上升到演员本身,这个是不应该的,这个也是演员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