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通胀还不能成为拜登在对华政策上采取缓和姿态的一个充分条件,他甚至还寄希望于通过拖延战术,迫使中方先让步。”赵明昊表示。
强推芯片法案 拜登的“芯”愿能实现吗?
除了“关税”大棒,拜登政府还开启了美国“几十年来少有的产业政策支持”,并加入“中国护栏”条款,继续在科技领域围堵中国。
当地时间8月9日,拜登正式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计划为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高达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但要获得补贴,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承诺不在中国大陆发展精密芯片的制造,期限是10年。
这份长达1054页的芯片法案被《纽约时报》称为“美国政府数十年来对产业政策的最重大干预”。BBC则指出,该法案中针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排他政策,将使包括三星、英特尔等芯片企业面临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难题。
在赵明昊看来,拜登政府是希望通过具有排斥性的“游戏规则”,将原本可能在他国进行产业投资的芯片企业拉回美国本土,保持自身技术优势,强化其在芯片产业链中的领导地位。
此外,这个法案通过对芯片流通设置更多限制,将阻止中国获得更先进的芯片产品和技术,而且还涉及到了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等领域,这与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对华竞争战略也是紧密相关的。
那么,拜登的战略愿景能够实现吗?美国智库战略国际研究中心指出,在复杂和高度依存的全球价值链中,中美半导体企业已深度融合,若要使供应链完全本地化,美国将付出巨大的时间、经济和技术成本。
同时,要推进这个法案,美方还得拿出真金白银争取盟友的积极配合,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荷兰已经对美方要求进一步限制对华光刻机出口的要求表现出了为难,而韩国日前也对美方组建“芯片四方联盟”的倡议提出了“不能刺激中国”的原则。
“在美国投资、在美国研发、在美国制造”,恐怕非但不能“保护”美国本土企业,反而会带来“反噬”效果。拜登在法案上签字的当天,美股芯片股大跌,费城半导体指数收跌4.6%,英特尔、AMD、美光科技等跌幅均超2%,就是在以事实和数据回应拜登。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所说,美国如何发展自己是美国自己的事,但不应为中美正常的经贸和科技交流合作设置障碍,更不应损害中方正当的发展权益。中美经贸和科技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人类共同进步,搞限制“脱钩”只会损人害己。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