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东个人非常低调,鲜少在公众露面,不过他却想要将兴齐眼药打造成为一家公众的公司。
兴齐眼药的发家之路与医药赛道的恒瑞医药有点类似,都是靠仿制药起步。而在20年前国内医药仿制药遍地是金的背景下,眼科中第一个奏响国产替代的正是兴齐眼药。
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的刘继东在看到国内仿制药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没有选择继续做仿制药,而是转型眼药赛道,一开始什么类型都涉及,从片剂、胶囊、外用膏,到滴眼剂、滴鼻液、滴耳剂等,有140多个品种。在多年的积累下,兴齐眼药终于在眼科药物领域有了一席之地。2011年时,兴齐制药也成功转型改名为兴齐眼药。
如果说转型是刘继东接手公司后打造的第一个故事,那么阿托品便是兴齐眼药掌握的“流量密码”。
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关于阿托品就已经有了研究成果,但国内眼药企业却无一成功研发出相关产品。目前全球仅有一款产品于2021年在澳大利亚获批上市。实际上,包括莎普爱思、武汉五景药业、博士伦福瑞达药业、兴齐眼药都申报了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的临床试验,但当时只有兴齐眼药的0.01%阿托品获得缓解近视的临床许可。
这成功背后,源于兴齐眼药走得“捷径”。早在2016年,刘继东便拿到了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的独立授权,获得阿托品10年临床数据。这对于已经在行业闷声搞了十多年研发的兴齐眼药来说,无异于“弯道超车”。
在刘继东看来:“与新加坡合作的意义在于获得原始实验数据,在研发进度上可以少走弯路。”
虽然一瓶眼药水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眼药市场并不小,刘继东曾向与会的投资者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比如说现在有很多人都是近视眼,如果开发出一种能够缓解近视的眼药,未来的市场会有多大?”
而成功凭借“院内制剂”身份销售的阿托品,确实成了兴齐眼药翻身的重磅产品。据兴齐眼药披露的数据,公司医疗服务收入大部分来自于沈阳兴齐眼科医院,而兴齐眼科的主要收入来源则是阿托品。
据公司披露,2020年和2021年1~7月,兴齐眼科医院的药品收入分别为1.14亿元和1.42亿元,占兴齐眼科医院当期总营收的82.6%和88.8%。在兴齐眼科医院官网看到,医院的医疗机构制剂仅有阿托品滴眼液一个品种,也就是说靠销售这一款阿托品就支撑起了兴齐眼科医院近九成的收入。
2021年兴齐眼科医院所在的医疗服务板块收入为3.17亿元,占兴齐眼药总收入的30.88%,净利润约5038.15万元,也占兴齐眼药净利润比例26%。在兴齐眼药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中,预测阿托品在2021年为公司带来约2.8亿元的药品收入。
而自兴齐眼药的阿托品产品开了“院内制剂”这一先河,目前包括爱尔眼科、欧普康视等国内13家企业或医疗机构已获得低浓度阿托品医疗机构制剂批件,其中以公立医院为主。如今兴齐眼药阿托品滴眼液的三个涉及延缓儿童近视的项目还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有趣的是,作为眼科仿制药物领域的龙头兴齐眼药还被恒瑞医药“将了一军”。2021年6月2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获得药监局批准开展一项HR19034滴眼液用于防控儿童近视进展的I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医药一哥”要进军眼科这一震动消息直接当天让兴齐眼药的股价大跌16%。
在刘继东的规划里,是想将兴齐眼药打造成为一个从眼科药品,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到眼科耗材,比如人工晶体、OK镜等涉足眼科细分领域的全面龙头。
如今,被热捧的阿托品遭遇互联网禁售,做医药研发这门九死一生的生意,确实不能走捷径。
(李红,蕾蕾为化名)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作者丨曾嘉艺,编辑丨韩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