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网红打卡地龙漕沟山洪致重大伤亡,小红书还活跃着一批探洞“敢死队”

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丰收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前几日,网红野营打卡处“龙漕沟”遭遇了山洪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事实上,龙漕沟并不是对外开放的景点,当地也设置了警示标志以及铁丝网。甚至在山洪到来之前,当地人曾对游客进行过劝离,但收效甚微。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社交平台上,龙漕沟被推崇为网红打卡圣地,却忽视了其中存在的危险。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除了龙漕沟打卡处,我们发现在某书上,还有更多暗含危险的探险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是未开发的矿洞、地下河、峡谷等,它们或风景优美或充满神秘,勾人心弦。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征服大自然的冒险之旅固然让人向往,但越天然的环境也意味着更多的未知,你真的做好准备了?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社交平台上的探险笔记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真有那么美好?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某书上搜索关键词“探险”,会出现很多的分类,比如废墟、洞穴、丛林、峡谷等等。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比起废墟这样的人造建筑,洞穴带来的吸引力似乎更强。不少打卡笔记中,更是带上了盗墓笔记等关键字,营造出鬼魅新奇的语境,勾起了众人的好奇之心。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些洞穴千奇百怪,有自然形成的天然洞穴,往往是在人迹罕至之处,交通都很难到达。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未经开发意味着,你到达洞穴都需要专门的工具和装备。你可能需要绳索下降,需要涉河,需要面对复杂的洞穴环境以及各种虫蛇等。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你还要考虑到可能突变的天气状况,以及没有手机信号的,与外界失去联系的准备。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深山老林之中,发生危险很可能得不到及时救助。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说上面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希望探险者能够深刻认知其中包含的危险和不确定性。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众多探险笔记中,你可能只看到了那些神奇的景观。笔者看到此类笔记中大家关心最多的是如何报名参加以及地址在哪。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尽管有些笔记会提到洞穴被禁止进入,但却说游客翻越栏杆也要探险,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变相起到了诱导的作用。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笔记一再描绘洞穴的美,对网友的提醒却甚少。虽然评论区很早就有人提醒该洞穴被封了,但还一直有人询问是否可以探险。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除了洞穴,还有人推荐爬野长城。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些年因为爬野长城出事的并不少,去年上海一对夫妻带着两个七八岁的孩子爬箭扣野长城,父亲跌落15米高的断崖受伤。消防员耗时6个多小时才成功将一家四口营救下山。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还有所谓的无人峡谷露营之地,回头再看看龙漕沟这次事故,未知的危险才最可怕。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矿洞探险为何被叫“敢死队”?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说完了自然洞穴,某书上还有大量的探险人工矿洞的笔记。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这些矿洞基本都是被废弃的,也没有开发。在一些博主的笔记里,这些矿洞似乎成了天然的探险地点。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他们眼中,废弃矿坑成了“完美避暑圣地”。从图中我们能看到,这个矿坑是被巨石和铁门封上的,但还是挡不住探险者的脚步。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么这真的是绝佳的避暑圣地?看看网友怎么说的。也许矿洞真的凉快,但非要到矿洞避暑?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还有网友调侃,MC(我的世界)玩家看到废弃矿洞都知道不要轻易尝试。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废弃矿洞有啥危险?网友进行了一轮大科普。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结就是:容易塌方;容易缺氧;可能有毒气;渗水;可燃气体爆炸等。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当有人提醒这位博主小心塌方危险时,该博主淡淡回了句“小心翼翼”。有网友表示已举报该博主,“想做死不要诱导别人”。v2s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浙江废弃矿洞成避暑胜地,巨石堵门难阻打卡市民,施工队连
  • 废弃矿洞成网红探险地 当地连封5洞避免出现惨剧情况
  • 四川彭州山洪致多人伤亡,救援队:上百人沿河搜寻,之前被困
  • 四川山洪4人遇难3人重伤:事发前上游有降雨,当地警示标志
  • 致7死的四川龙漕沟曾两发山洪 被社交平台推荐成“网红
  • 四川彭州山洪亲历者:听到巨响后洪水来了,有人被卡在石块
  • 突发山洪,男子紧抱孩子以脊背抵挡洪水
  • 四川彭州山洪已致7人遇难,“野河沟”何以吸引数千游客?
  • 一个泄洪渠,怎么就成了网红热门的“耍水秘境”?
  • 致7死山洪亲历者:一路狂奔通知游客逃命,有人慢悠悠收拾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