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电网成立专属公司,将解决4000亿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
彭澎对界面新闻表示,因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即使电价附加足额征缴,也不足以弥补补贴缺口。
此外,自备电厂、地方电网用电等常年征收率不足85%,也造成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不断扩大。
界面新闻获悉,自备电厂未足额上缴征收款的问题由来已久。虽然行业一直在进行催缴,但自备电厂追缴的难度较大。
据风能专委会综合各项因素测算,截至2021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拖欠累计约4000亿元,预计2028年电价补贴缺口达到峰值。
部分新能源开发商因此背负大量应收账款,严重的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出现金融违约风险。发电企业、设备企业、零部件企业间的三角债现象也屡见不鲜,还抬升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
自今年起,风电、光伏已进入全面平价时代,可再生能源补贴总量已经收口,解决补贴拖欠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按照有关规定,自2021年起,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和光伏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2022年起,新核准海上风电项目国家不再补贴。每年需要的补贴资金和未来项目寿命周期内所需要的全部补贴资金量基本明确。
今年以来,各部门多次提及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
3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其中“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中“中央本级支出”从2021年的928亿元增加至4528亿元。有业内人士判断,多出的3600亿元或用于解决长久以来新能源补贴拖欠问题。
随后,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电网和发电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核查。5月11日,国常会提出在前期支持基础上,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受此利好消息提振,8月17日午盘,新能源项目开发上市公司龙源电力(001289.SZ)、江苏新能(603693.SH)、振江股份(603507.SH)涨停。中国电力(02380.HK)、立新能源(001258.SZ)、大唐新能源(01798.HK)、粤电力A(000539.HK)涨幅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