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4.优化能源安全供应体系。
坚持以能源安全保供为重心,以安全为前提、以稳定为基础,统筹兼顾能源平稳转型、安全转型、低成本转型,坚持算清需求账、可靠性供应账和需求侧管理账。从能源保供的全链条入手,建立健全能源安全保供预警机制,以数字化赋能为抓手,构建由电网企业、能源供应企业、能源设备企业、能源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全面可观、精确可测、高度可控的能源安全监管体系。针对风、光等新能源不确定性、波动性、对极端天气耐受能力相对脆弱等特性,进一步加强各类电源协调规划发展,支持主力电源送出工程建设,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针对大面积停电、极端天气、煤炭供应特别是电煤保供、油气管道安全等可能存在的风险,谋划应对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能源安全保供。加快推进能源终端设备全方位智慧化发展和智能化改造,依托一、二次能源管网及各类能源数据采集、传输通信等网架,构建分级、分层次的智慧综合管控平台。到2025年,海南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能源自给率达24%。到2030年,能源自给率达54%。
(二)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产业体系。
1.持续优化绿色低碳产业结构。
发挥绿色、生态、服务、开放优势,推动实现海南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两翼”驱动新模式,推动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推进传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推动现有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转变。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制定项目引进低碳指南,创造条件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成石化、化工、水泥、玻璃等行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实现产品能效向标杆水平靠拢。持续推进石化、化工、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推动实施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产品源头替代。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确保重点用能企业全面落实能效标准与节能要求。全面推行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行清洁生产、能源审计,提高产业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2%、35%、15%,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到2030年,绿色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绿色化水平再上台阶,海南自由贸易港绿色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2.创新旅游低碳发展新模式。
严守生态底线,确保海南旅游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创建零碳、低碳旅游景区试点,创新低碳旅游形式,开发多样性低碳旅游项目。依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打造低碳休闲房车营地,谋划低碳露营地,配置低碳旅游设施,建设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生态垃圾桶等。促进旅游交通低碳发展,在万宁、琼海、陵水、文昌等市县,开展氢燃料汽车应用示范试点。发展低碳旅游酒店,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内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酒店、民宿。
3.加快发展绿色现代服务产业。
提升现代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以现代物流、医疗健康、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为发展重点,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服务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海口商贸服务型、三亚空港型、洋浦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海南湾岭、澄迈金马等物流园区建设。充分释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新旧“国九条”政策红利,打造医药研究、临床试验、临床治疗、健康疗养为一体的高水平医疗服务产业集群。积极吸引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琼落地,推动发展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业务。推动会展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鼓励办展设施循环利用。有序发展外卖配送、网约车、即时递达、住宿共享等领域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做好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建设和改造,建立绿色运营维护体系。加快创意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集成电路为主的“国际设计岛”建设。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