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为什么民进党当局用尽各种办法,想要突出自己能应对“大陆发起的认知战”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蔡英文已经把这个领域当作自己这几年执政的“特殊政绩”。
尤其是那位自称“无性别也无党派”的唐凤,已经被蔡英文视为得力助手。
8月26日,“德国之声”刊登了对唐凤的专访,这位台湾“数码政委”将于8月27日就任民进党当局新成立的“数码发展部部长”一职。唐凤在接受“德国之声”的专访中称,台湾在数码时代的最大挑战就是“信息通讯安全”。
对于唐凤,大陆媒体对其称呼,基本已经列出了他的性质,例如“台独政客”或是“绿营网军负责人”。我们熟知的台湾网军1450,据称就是唐凤一手策划和领导的。
而绿营媒体却给唐凤带上了很多“光环”,比如“高智商”“天才IT大臣”等等,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中,唐凤还介绍了“台湾网军”的情况。
唐凤称,台湾在中国大陆发起的信息战和认知战的第一线,如何应对来自大陆的假信息“成为数码发展部成立后的重点之一”。
而“资通电军”(即台防务部门针对解放军网络威胁设立的“反制网军”单位)确实是有需要的,因为面临“混合战”。唐凤披露,相关预算是列编在台防务部门内。“数码发展部”与之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这样的编制。
这显然是不得不承认“台湾网军”的存在,同时又否认与自己有什么牵连。
在“德国之声”的采访中,有一个动向值得注意,那就是提到“从台湾到欧盟”,民主如何对抗“数码铁幕”?这其实正是民进党当局希望发挥更大作用的切入点。
唐凤认为,信息战、认知战大部分是心理战,“激烈的战场在大家的心里”,确保不会“自己吓自己”,这是目前最关键的。
台“中研院”近日在牛津大学出版期刊《全球安全研究》刊登研究成果称,认知战的影响相当复杂,即便大脑不采信虚假的信息,仍会增加大脑认知处理成本、形成负面冲击,而对于公共事务缺乏足够知识或兴趣的年轻人,反而可能更依赖外部信息而易受影响。
“中研院”学者称,大陆对台认知战的模式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
文章声称,“过去大陆经济发展强劲时擅长用正面宣传,包含提出多项诱因及促进两岸交流的措施等吸引台湾民众”;近年来已经逐渐转为“负面情绪的动员”,例如用假新闻分化台民众以及禁止台农产品输入等,“都是一种对台警告与扰乱的认知作战”。
“中研院”学者渲染称,网络已成大陆认知战重要手段。其实,真正大搞认知战的,恰恰是“台湾网军”。
03
一手加强认知战能力,另一手是民进党当局列编创纪录的防务预算,打算采购更多进攻性武器。
民进党当局打着“在美国众议长佩洛西访问后应对中国大陆空前军事压力”的借口,宣布为明年提交4151亿元新台币的防卫预算,比2022年增加了近13%。
可这并非全部。
如果将打算用于采购新式战机、提升海空战力的1083亿元新台币“采购特别预算”加在一起,明年的预算总额将高达5234亿元新台币,比2022年大增近15%。
此外,台所谓“行政院”还列出629亿新台币“特种基金预算”,但没有说明这项特种基金的具体用途。
可见,民进党当局增加的防卫经费力度非常大。
这些增加的经费,主要用来干什么呢?
用民进党当局方面的话,“主要则偏重提高不对称战力,包括添置能打击中国大陆深处的导弹”。
看看,这不是发展进攻性武器是什么?民进党当局就是用“不对称战力”,来掩盖“进攻性”。
一位台湾问题专家告诉“补壹刀”,台军发展进攻性军事力量,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从美国采购,另一种是不方便采购的,就以所谓“自主研发”的方式发展,但其实也是靠美国等国的私下技术帮助。
在发展远距离打击导弹方面,台防务部门2021年就曾宣称,台军未来建军目标重点为“远程打击”,将持续发展可大幅增程的空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