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南线大反攻胜算有几分?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更艰巨的考验刚开始
8月29日,乌军在南部赫尔松地区发起新一轮反攻,乌克兰总统高级顾问阿列斯托维奇29日晚表示,乌军在赫尔松战线“多个地区”突破俄军防御,同时还打击了俄军对赫尔松市的后勤补给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称,如果俄军官兵希望活下来,现在就是他们撤离、回家的时候。但同一天,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公告称,俄军挫败了乌克兰方面在赫尔松等地发起的反攻,并且乌军损失惨重。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那么乌克兰为何此时发动南线反攻,本次是真的大反攻,还是政治考虑的作秀成分居多?本次反攻胜算又如何呢?
乌军为何此时发动南线大反攻?
要想看懂乌军为何此时反攻?首先要看看战场局势。
自从7月2日俄军占领利西昌斯克后,50天的时间,俄乌战场上再无重要城市易手。战争已经有陷入僵持的苗头,一个多月最大的变化不过是俄军在顿巴斯夺取了几个小村庄。
现在看每天俄乌冲突的新闻,你会发现基本都是谁炮击了哪里,谁空袭了哪里,谁声称自己消灭了对方多少人员,摧毁了多少装备。国际新闻方面,俄乌冲突的热度也有所下降。欧盟国家的政客疲倦了,欧盟的民众也已经不耐烦了。
更关键的是,欧洲电力市场价格与天然气价格直接挂钩,受到了天然气价格上涨的明显影响。截至29日,西欧多数国家的电价飙升至每兆瓦时600欧元以上,较去年同期上涨逾8倍。高通胀让欧盟的民众对乌克兰的支持大大缩水。自七月份以来,西方阵营对乌克兰的援助也减少了许多。因此在政治上,乌克兰特别需要哪怕是不大的一次胜仗,提升国际观感,才好去要到更多的援助。
而在军事准备上,乌克兰军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北约训练,有了一支北约装备为主的新军,并通过集中兵力,在赫尔松战场上具备相对优势。本次乌军基本上所有能打的旅战斗队都上了,多路并进,并非此前的营级规模的小反攻。
此外,乌军实施了敌后破袭,破坏了克里米亚的机场,俄军战机被迫撤回后方机场,支援赫尔松难度大大上升。同时乌克兰从波兰等东欧国家获得了一批战机,此消彼长之下,赫尔松制空权的天平已经向乌军倾斜。在本次反击过程中,乌军罕见出动了苏-25攻击机参与行动。
苏-25
更关键的是,乌军此前使用“海马斯”火箭炮等武器,对桥梁等目标不断进行持续精准打击,导致俄军重型装备现在已无法通过第聂伯河的所有主要运输干道,只能勉强步行。在第聂伯河西岸赫尔松城里的俄军,面临着补给线岌岌可危,“背水一战”的局面。而乌军背靠基辅,补给相对充足。
此外,影响乌军发起反攻的一个因素是干扰赫尔松“公投”。赫尔松州原本计划在即将到来的9月11日举行“入俄公投”,乌克兰方面如果不采取措施,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地方效仿赫尔松“入俄”。而乌军反攻打响后,至少赫尔松的“公投”已经无法举行了。
乌军反攻的胜算在“围城绝粮”
29日,乌军南方司令部发言人证实,乌军已突破俄军第一道防线。30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报道称,俄军第一道防线已有三个地方被攻破。乌军已经从俄控赫尔松市附近夺回了4个居民点。
从乌克兰媒体发布的最新战场形势图来看,红色区域已经被俄军占领,黄色部分仍处于乌方控制下,粉色部分则是乌军近期刚刚夺回的区域。如果该图可信的话,那么可见乌军确实取得一定进展。
对于乌方的说法,俄方予以断然否认。俄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俄军的积极防御给乌军造成了重大损失,500多人死亡,数10辆坦克和装甲车被毁。俄媒还指责乌军打击平民目标。
不过,乌军此次反攻虽然声势浩大,但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更艰巨的考验才刚开始。因为,镇守第二道防线的俄军拥有更多重型装备。突破第二道防线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冲击俄军第三道防线,攻打赫尔松城。乌军虽然在此处有一定优势,但是只是相对优势,并非绝对优势,其攻坚能力并不强。分析指,因此,乌军最佳方案是不跟俄军采取硬碰硬的打法,而是彻底打断俄军补给,来个“围城绝粮”,使俄军不战自溃,像放弃蛇岛一样,放弃赫尔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