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政治内战”的美国,对华政策会如何走向?
如果说美国进入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不可调和的“政治内战”,甚至接近政治与政治僵局及“内爆”,对中国,特别是我们都关心的台湾问题会有什么影响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分析、推理、研判,仅供参考:
1.民主党白宫和议员均看到:对华强硬带来的本土政治收益大于政治代价。在其任内,拜登的白宫主要把注意力放在盟友身上,虽然没有进一步恶化已经极为糟糕的美中关系,但大致延续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与框架(例如贸易战)。这说明,拜登白宫认为,维持特朗普的对华政策的政治收益是大于其政治代价的,千万不能被认定为对华软弱。如此,也就没有必要调整政策了,所以特朗普的对华政治政策框架基本继承下来了;此外,民主党国会议员——甚至更加考虑本土政策、关注本地议题的众议院议员——也看到了对华强硬的好处:因此,佩洛西选择在中期选举前窜访台湾,帮助民主党在中国问题上“消除短板”,避免因被认为对华软弱而在政治上失分;
2.民主党对华政策、两岸政策的步调已经“跟上了”共和党。要指出,这里既包括传统的、主流的共和党鹰派,也包括特朗普及MAGA共和党人。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对华政策趋同,强硬反华成为基本共识。当然具体而言,白宫需要处理现实事务,往往会呈现出理性、温和、务实;国会议员需要迎合选民、配合选举政治,往往表现得更加激进;
3.如果两党的观点趋同,甚至基本一致的话,那么在对华/台湾问题中,选举政治家可以获得的额外的党派政治收益(partisan political gains)反而会减少。为什么呢?因为当代的选举政治是要博弈的,要在冲突、对立、矛盾中发现价值。如果大家观点非常接近的话,都号称是反华、要暴打熊猫的,那还有什么可以去攻击对方的呢?还要证明谁比谁更反华么?或者证明谁比谁其实更软弱?还是说要揭露到底谁在中国有经济利益?总之,大家逐渐“扯平”,没有什么可以“卷”之后,中国这个话题就瞬间变得“不那么有意思”了。大家不妨透过这个角度理解一下:为什么佩洛西要窜访台湾:民主党要做“政治销项”,减少一个可能被政敌攻击的议题;
4.反华政策的“内卷”也不是没有边界的。在对华/台湾问题上,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客们肯定不是完全一致,是有非共识部分的,而且也希望看看反华议题能不能带来边际上的政治收益:在选举政治下,政客总是认为:只要自己提出的政策略微更激进一点,或者更具有“符号”意义(让选民能看懂),就能够带来某种边际上的政治收益。所以,只要政治上对自己有利可图,他们就想“玩一玩火”。但人们也知道,玩火归玩火,原则上也不能无限“内卷”,无边无界,结果真的引发了武装冲突。政客们都很清楚,美国选民并不希望美国真的卷入一场发生在中国家门前的军事冲突。所以,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政客就没有动力推出更加激进的政策了(例如大幅度改变台海现状)——他们认为风险和收益不再匹配。当然,问题是,美国的政客对两岸/台海问题的复杂历史经纬及中国大陆的考量并不一定清楚,有可能出现误判,导致“玩火自焚”。这一条想表达的只是,华盛顿政客对台湾问题上不是没有边界的,要突破美国分而治之的“一个中国政策”也不容易。当然了,如果特朗普当政,这一切也不好说;
5.到一定时候,反华议题、台湾议题在美国国内政治冲突里的相对重要性可能下降:民主和共和两党在对华及两岸问题上趋于共识,并且反华政治、台海政策已经被推到了某种公认的临界点或深水警示区,推动更加激进政策的动力就不强了,因此边际的政治收益在变少,代价和风险却在提高:政客反而可能会被冠以视美国安全不顾、是军工联合体的利益攸关者、甚至是“战争贩子”、不惜伤害美国本土安全之类的指控。总之,还是表达这意思:到了一定的时候,打“中国牌”、“台湾牌”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两党缺乏本质分歧;美国选民对话题不感兴趣、且觉得激进反华有不利于美国的重大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