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大清盘呈请未当场裁定,行政总裁回应:结果与预期相符
在汽车业务方面,集团正在紧锣密鼓加紧进行量产准备工作,完成了天津工厂产线的升级改造,预计首批量产车型将按计划在9月下线,10月正式陆续向首批车主交付。目前,30家“直营+代理”门店已开业,预计9月份开业门店数量达60家。公司还与华胜、博世等全国头部汽车维修连锁品牌达成合作,在全国235个城市布局313家售后服务网点。
21世纪:恒大集团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肖恩:接下来,集团一方面是坚持扎实稳经营化风险,稳步有序推进“保交楼”等重点工作,协调各方资源保障新能源汽车、物业服务等板块的生产运营,积极探索对集团核心资产的盘活,同时我们还将不断强化内部风控、提升管理效能,尽最大努力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快推动中国恒大作为主体的境外债务重组等相关工作,继续就制定重组方案积极与境外债权人进行沟通探讨,充分听取意见,配合主要境外债权人完成尽职调查,保障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力争在年底前公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保障各类债权人的长期和整体利益。公司欢迎有关债权人联系我们及顾问团队,为我们的重组提供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法律专家:押后聆讯给予恒大更多时间推进、完善重组方案
对于香港高等法院押后中国恒大清盘呈请聆讯一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采访了相关房地产市场人士、法律专家以及金融市场人士。
相关房地产市场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是一个很特殊、值得警醒和借鉴的个例。不论市场情况如何,就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来看,它在发展模式、经营决策、风险管控、多元化扩张等方面所积累的问题比较多,到一定程度迟早都会爆发。
上述房地产市场人士分析称,客观地说,面对危机恒大也确实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成立风险化解委员会,集各方资源全力保交楼和稳定其他主要业务;主动进行整体债务管理和协商化险,积极与各方债权人进行坦诚协商,争取到相当一部分债权人对债务重组的支持等,为稳定预期、自救化险争取了时间。对企业来说,现在时间是最宝贵的,有时间才有可能换来空间。
上述房地产市场人士续称,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保交楼、稳民生。各部委、各省市都正持续、密集推出各类支持和纾困政策举措。最近,包括万科等在内的头部企业也纷纷发声,认为短期内市场已经触底。我们预计随着“因城施策”等政策的逐步落地,市场将稳步筑底,这也将为恒大集团的风险化解和保交楼工作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关法律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我们认为法院本次同意押后聆讯,一方面应该是出于需要理清此次中国恒大这个香港上市主体高度复杂的债务关系的审慎考虑;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中国恒大与呈请人可能还存在实质性争议,法院需要更多理据和事实支撑判决。
上述法律专家指出,目前,本次实质性聆讯双方的争议,是围绕着公司应当继续响应大部分债权人的要求进行债务重组,还是被直接清盘这个焦点展开的。从本次聆讯的结果来看,法官作出押后聆讯的决定,实质上是给予中国恒大更多的时间去推进、完善债务重组方案,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法院的倾向性意见是在当下进行债务重组更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但不代表聆讯会被无限期搁置,需要中国恒大在这个时间窗口内全力推动债务重组,争取到实质性进展。
“我们也注意到大量债权人以出具支持函的方式,明确反对清盘并支持债务重组,一是说明大部分债权人还是基本认可恒大集团自救化险的措施和整改;二是表明债权人还是希望恒大集团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三是反映出了境内外债权人对地产行业趋稳的普遍信心。”上述法律专家强调。
相关金融市场人士则表示,最近稳定市场、支持纾困的政策密集发布,各大民营房企境外债券价格出现了明显回升,同时大多数中国恒大的境外债权人也反对清盘,可见市场情绪得到一定程度修复,各方对于整体市场趋稳的预期正逐渐形成,这对恒大集团化解境内外风险提供了积极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