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主动撤离”哈尔科夫意味着什么?这三个问题信息量很大
乌军近日发起的反攻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特别是乌东战略要地哈尔科夫再次易手的背后充满多种疑团。俄军宣称是主动撤离哈尔科夫,真的是这样吗?这背后又包含着哪些左右战况走势的变量呢?
针对哈尔科夫控制权的变化,俄乌双方乃至西方都在加大宣传力度,各方的说法大相径庭。不过,真相往往就包含在细节之中。老刘就和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
问题一:俄军为什么要撤退,是主动撤出,还是迫不得已?
对于俄罗斯撤出哈尔科夫的原因,俄官方的说法是主动撤出。我们一起来看看俄军事专家对于这一重大进展的解读。至少老刘看了之后觉得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俄军事专家维克多·利托夫金称,此次俄军是故意撤退,以将力量集中在薄弱的位置上。这些行动最终将有助于在未来更有效地进行攻击。有时需要后退一步才能前进。乌军在俄军薄弱的地方集中了一个巨大的攻击力量,俄军不得不离开哈尔科夫附近的城市,专注于顿涅茨克方向。俄军撤退并不意味着永远这样做。
但另两位俄罗斯专家的说法则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重要信息。
俄罗斯tsargrad电视台12日以“为什么俄军撤离巴拉克利亚和伊久姆?”为题报道称,俄退役上校和军事专家米哈伊尔·季莫申科表示,俄军被迫撤离是由于没有预备队。俄军实际上有一个1500公里正面前线。共有2个集群,其中一个在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方向,第二个是在顿巴斯方向。他们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在两条战线上同时采取行动。他说:“当我们为击退乌军在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方向的攻势而准备预备队时,我们暴露了顿巴斯方向,即哈尔科夫方向。结果乌军在哈尔科夫附近集中了突击力量。”
俄罗斯军事专家尤里·克努托夫则表示,必须承认乌军设法控制了大片土地。他们使用了众所周知的战术,与1941年一样,当时德军绕过苏军的设防区,然后集中兵力,攻击防御薄弱的后方设施。
因此综合目前的信息来看,老刘更倾向于认为,俄军是为了减少可能被包围所带来的不必要伤亡而主动放弃了哈尔科夫地区。
而俄军在哈尔科夫州等地遗留了不少相对完好的装备,以及弹药库,也被西方解读为俄方匆忙撤离的证据。特别是西方媒体透露俄军坠落了苏-30SM使用的“希比内”电子吊舱,一旦被西方情报机构获取后,将会帮助西方研究俄军战机的电子战装备的秘密。
但目前俄方对于这一说法并没有回应,因此还不清楚这是西方媒体的信息战手段,还是俄军一线作战部队确实遗失了相关吊舱。同时,即便俄军掉了吊舱也不能说明它和俄军撤离哈尔科夫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
问题二:为什么乌军的这轮反攻这么锋利?有没有美国的情报支持?
除了俄军为什么会突然退出用兵很久才好不容易控制的哈尔科夫地区,乌军在哈尔科夫的这轮反攻为什么这么高效也让外界高度关注。这一反攻的作战计划是乌军独立完成的吗?
有观点认为,乌克兰这次取得的战果,首先应该归功于情报优势。乌克兰部队通过“海马斯”火箭炮、精确制导炮弹,甚至用特种部队,频频打击战线后方的俄军弹药库、指挥所等重要目标。精确的情报,成了乌军的战斗力倍增器。但仅靠乌军,很难短时间摸清俄军关键设施的精确地点。这背后有着美国的支持。
《纽约时报》援引美国官员的说法称,乌克兰高级官员今年夏天加强了与美国同行的情报共享,美国提供了更多俄罗斯信息,包括兵力部署和弱点等,这是乌克兰军队在东北部取得进展的重要因素。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美国情报部门帮助乌克兰军队瞄准俄罗斯军事防线的关键节点。
美国、北约不仅帮着寻找目标,还帮乌克兰完善攻击计划。《纽约时报》报道称,随着乌克兰制订反击俄罗斯人的计划,基辅的高级领导人决定与美国分享更多信息。不过,美国高级官员拒绝透露乌克兰分享了多少反攻计划的细节以及美国提供了多少建议。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也可以侧面佐证美军在此次反攻计划中的作用。乌克兰在向哈尔科夫大规模反攻之前,在南部赫尔松地区展开了大规模佯攻。《纽约时报》认为,这是美国特种部队使用的“标准误导技术”。近些年,美军一直在培训乌军人员,美国情报人员也向乌方人员传授了有关欺骗和心理战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