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签署的新政令,预示美对华技术限制从芯片、能源扩大到生物领域
仪器的背后是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背后是顶尖的科学家。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缺少生物领域的顶尖人才。“接下来,中国不光要培育和挖掘本土人才,也应努力吸纳全世界的顶尖人才,就像二战后美国去抢欧洲的人才一样。”王宏广表示。
虽然目前中国的生物技术研发短期内无法与美国比肩,但美国的中低端产品规模化制造能力也无法在短期内追上中国。
王宏广认为,生物领域本可以是一个美方有技术、中国有市场的合作领域,而美国现在非得要打破这个平衡,反而倒逼中国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中国生物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有分析指出,生物制造产能建设周期较长,美方的新政令或许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才会对我国现有生物制造体系产生实质性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的生物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华尔街日报》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在去年获得了166亿美元的投资,与2020年的112亿美元相比有了大幅提高。
尽管美国占据了生物技术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但据专注于分析中国市场的Daxue Consulting咨询公司预测,中国的制药业有望在未来十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麦肯锡去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制药行业已从制造低成本和仿制药转向更加注重新药的创新和研发。这种转型为中国国内生物技术产业吸引了大量投资。
中国的科技产业整体也被外资相当看好。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
王宏广表示,接下来,中国要利用好巨大的市场优势,毕竟能够让科技成果在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中转化和生效,对于顶级科学家来说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所有的策略最终落脚点还是“抢人”,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技术,拥有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仪器,就会做出独一无二的成果。
毛宁
对于拜登政府这项新政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经济全球化是客观事实,也是历史潮流。我们希望美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不要人为地阻碍全球的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