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校学生等待返校:何时放假何时返校,部分高校一直未有正式通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英 实习记者 毛志成9月中旬,全国大学生大多已经返校复课,但对部分辽宁大学生来说,距离他们最后一次在学校生活已经过去了200多天——自2021年12月底放寒假以来,很多人就未能再返校。
辽宁省内部分高校曾在2022年春季学期返校上课,不过,接连出现的疫情,让他们转为在宿舍里上网课,同时在五六月份就早早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课程。
今年秋季学期何时返校,成为几乎所有辽宁高校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迟迟无法返校,让许多辽宁高校学生感到焦虑,他们面临着缺失实操技能训练、错过资格考试等困扰。
“在声乐课上,常常一句词唱完后,网络对面的老师才听到声音,同时还受到收音设备影响,不能像线下一样把每个音都同步反馈到老师耳朵里,我们几乎是在复习原来就会的东西,无法提升。”沈阳某高校一位音乐专业学生说,合唱课遇到的困难更多,合唱要求的是配合,但在线上上课根本不可能大家同时打开麦克风,于是一门合唱课就变成了老师上课布置任务,学生下课自己练习。今年这位音乐专业学生准备报考研究生,除笔试外,还有声乐演唱和和声曲式考核,她担心长时间的线上学习会让自己落后于别人。
中秋节后一周(9月12日-15日),辽宁全省新增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共44例,疫情波及范围主要在大连、沈阳。在9月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包括辽宁在内的10多个省份部分地区近日疫情出现波动,存在社区传播风险。
对于何时返校的问题,辽宁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在回复学生咨询时表示,需先经高校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经济观察网多次拨打辽宁省教育厅官方电话进行确认,未能接通。
线上医学实验困扰
“今年以来,几乎没有进行过解剖训练,我在线上学不到什么。”沈阳某医学院学生说,所有的实操、实验课都改为线上进行,学校提供的医学虚拟实操训练系统链接,是一个基于flash技术的互动式动画,比如在做处死兔子的实验中,在网上只要点击兔子的喉咙,它就被割开了,但在实际实验中,还涉及到拔毛、打麻药,以及手术刀的角度、力度、使用等许多方面。
锦州一位医学生也面临同样的实操困扰,“比如最近刚学的颈动脉插管实验,血管很细,充盈状态下直径也就三四毫米,要用一根小小的细管儿插到那个口里,只有实操才知道究竟该把那个口剪多小,用什么样的力度能剪出来那么小的孔,要用什么工具和手法、什么角度才能把插管插进去。如果不线下操作,看再多理论知识都可能插不进去”。
而对急需根据实验室实验写作毕业论文的研三医学生来说,问题更显紧迫。
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研三学生高进,毕设实验目前仅完成了一半,而这一半主要还是去年的成果。如果没有疫情,他的实验应该已经完成,可以开始根据数据撰写论文了。“原本想让论文冲一下核心期刊,现在能按期毕业就好”。
高进的实验进度已经是同学中靠前的了,导师考虑到疫情不稳定,让他从研一就开始准备。他的更多同学在研二下学期才开始实验,比他更焦虑。
今年以来,高进的实验时间只有3月这一个月,4月,因为疫情,学校关闭了所有教室和实验室,学生只能在宿舍上网课。
到5月底,学校开始允许进实验室做实验,但学生必须填申请书,而且要求其导师全天候照看学生。同时,学院提倡学生们返乡,高进的导师因事无法做到全天候在实验室,高进只能选择回家。
据高进了解,留校的学生并不多。即便能留在学校,做实验也有条件限制,只能使用公共实验室,造成实验室非常拥挤,需要排队,“很多同学排到凌晨一两点才能用上实验设备”。
居家带来的躁郁与失眠
除了线上学习困扰外,长时间居家也让不少学生产生情绪问题。
大三学生郭微很喜欢独自在外求学的大学生活,除了对学习的热爱,还有家庭原因,父亲脾气暴躁,父母关系“冷到极点”。自2021年12月25日从学校返家后,郭微就一直在家上网课,长期居家学习,让郭微无处逃避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