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传言引发暴跌,多家医美上市公司紧急表态税务稽查传言引发暴跌,多家医美上市公司紧急表态
高销售费用下依旧高毛利率
2016年,主营时尚女装业务的朗姿股份投资韩国整形医疗管理机构“DreamMedicalGroupCo.,Ltd”,正式进军医美行业,并在2021年年底发展至28家医疗美容机构,成为较为成功的跨界医美案例之一。朗姿股份并不是唯一一家跨界布局医美的企业,近年来,上市公司跨界布局医美的不在少数,甚至渐成风潮。
比如,主营房地产业务的苏宁环球与大股东苏宁环球集团成立医美产业基金,总认缴出资额高达50亿元;奥园美谷宣布进军医美,半年后甚至宣称公司将收缩房地产业务,优化资产结构,聚焦以医疗美容为主业的业务布局,进一步发展为美丽健康产业的材料商、服务商和科技商。今年年初,老牌中药公司云南白药公告其下属二级全资子公司拟将公司下属三级全资子公司云臻公司100%股权按账面净值62.58万元,无偿转让给集团公司。云臻公司将作为云南白药皮肤综合解决方案医学中心的设置单位,以先开设门诊部为切入口,推进医美产业链的生态布局。
不断有医美企业在A股、港股和美股递表IPO,医美上市“大军”日益壮大的原因令人思考,医美到底有多赚钱?
据Wind数据,2021年,A股38只医美概念股中,有9家年营收超过50亿元,其中复星医药、华东医药、爱尔眼科、鲁商发展和华邦健康更是突破百亿元,分别为390.05亿元、345.63亿元、150亿元、123.63亿元和123.59亿元;有18家营收不足15亿元,其中包括被称为“医美三剑客”之一的爱美客(14.48亿元),华熙生物、珀莱雅、朗姿股份、昊海生科、奥园美谷当年度则分别实现收入49.48亿元、46.33亿元、36.65亿元、17.67亿元、15.39亿元。
2022年中报显示,38家公司中有30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其中爱美客以104.13%的同比增长率位居第一,华熙生物以87.93%居次,包括国际医学(87.78%)、国际医学(81.78%)、爱博医疗(58.6%)、贝泰妮(52.57%)在内的20家公司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速。
得以支撑不断增长的营收的是超高的行业毛利率。
记者根据已公布的年报和半年报粗略统计,2021年A股4814家上市公司的算术平均销售毛利率在30.1%,加权平均值在28.59%,中位数为26.53%;同时期医美行业38家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算术平均值为45.29%,加权平均后达到57.57%,中位数在46.42%。
到了2022年上半年,4818家A股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的算术平均值为28.65%,加权平均后的值为27.96%,中位数是25.49%;同时期医美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分别是44.31%、56.58%和42.96%。后者是前者的1.5至2倍。
然而,却有24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其中冠昊生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706.56%、奥园美谷为-256.28%、两面针-177.73%、悦心健康-134.81%、可靠股份-99.09%、朗姿股份-90.09%、名臣健康-72.55%、昊海生科-69.25%。
营收同比增长,净利润却同比下滑,是何故?
记者梳理发现,毛利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医美行业的销售费用占了大头。对比来看,2021年A股算术平均营业成本为95.72亿元,对应的平均销售费用为3.83,销售费用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约为4%,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为23.59%。
再看医美行业,2021年算术平均的营业成本为29.26亿元,仅为A股平均值的30%,但是平均销售费用高达10.51亿元,是A股平均值的3倍左右,销售费用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约为34%,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为20.53%。
下半年消费动能医美居首
回顾医美板块表现,板块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监管趋严叠加疫情反复迎来股价调整,步入2022年监管政策逐步明晰,板块股价自2022年3月以来触底反弹,7月末由于疫情趋严再次下调,而后板块持续震荡下行,8月累计下跌2.51%。
拉长时间轴,年初至今共有35只个股股价累计下跌,32只个股累计跌幅超过10%,13只个股累计下跌超过30%,全行业平均下跌20.4%。其中昊海生科、奥园美谷、冠昊生物、洁雅股份等跌幅靠前,年初至今分别下跌46.35%、44.71%、44.09%、42.54%。
某医美行业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在强监管下,上游药械服务商合规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优势被放大,研发能力和销售推广能力也加速了行业分化;中游机构的合规性、运营能力、医生团队实力、技术与审美等都是重要因素。从另一方面来说,医美产品的消费者经历了几轮结构性的变化,从最早期更类似于“2B”的投资型手术类消费为主,转为追求更美体验的轻医美消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