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美两国采集月的位置不同,土壤成分不同大有可能……那么美国前后六次登月,采集范围极广,一共挖了382公斤“月壤”,还满世界“赠送”给其他国家,但它们的成分都差不多,就这么巧吗?
下面是中美两国月壤成分对比:
2、中美登月的“痕迹”,区别很大,也就是所谓的“糖霜”车辙;在登月照片中,我国嫦娥登陆器走过、划过土壤表面翻出的土是深色的,过段时间会出现褪色变浅“糖霜”现象,我国探测器采集月壤时翻开的土壤也会颜色变深……就好像含水的泥土被翻开之后的景象。
而美国的登陆点,无论是宇航员的脚印,还是月球车的车辙,都没有发现土壤颜色变深的“糖霜”现象,反而到处都是一片灰白……难不成几十年的时间,月球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3、美国“月壤”有造假前科,1969年10月时,有三名美国登月宇航员访问荷兰,受到了官方的热烈欢迎,宇航员就赠送给了荷兰总理威廉·德瑞斯一大块月壤的岩石标本,后来这块标本被荷兰总理的女儿捐赠给了荷兰国家博物馆,作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在其中展览了20多年,光保险费每年就需要40多万美元。结果在2006年时,一位名叫亚诺·维尔德斯的物理学家在参观荷兰博物馆时,发现这块标本不像是月球上的物质,才对这块“月岩石”的真假提出了质疑,于是博物馆就请了石材专家鉴定,结果发现那不过是一块木化石。当然美国人解释说宇航员搞错了石头,不能代表美国官方……
美国登月的各种研究资料还玩过“火龙烧仓”,各种标本污染、标本丢失、材料报告丢失……2011年NASA监察长马丁在一份报告中称,至少有517块航天材料丢失,其中以月壤、陨石为主。
小布什当年就说要重启登月计划,NASA说他们已经把东西丢的差不多了,比如遥测磁带、硬件技术、文件工具、视频胶卷,登月的数据资料,全丢了.....2006年,NASA被迫承认,人类首次登月的录像母带神秘失踪,而这批录像带多达1.3万盘,装在2000个箱子里,结果莫名其妙找不到了。
如此“严谨”的科研态度,令人难以想象当年他们的六次登月是如何次次成功的。
4、从登月照片可以看出,中国月球探测器的支架,是陷入土壤的;而美国的载人登月探测器,重量更大,四只脚却浅浅立在月面上,毫无冲击的痕迹……有人说那是因为阿波罗登陆的时候发动机反冲缓降,所以没有压痕,那么发动机反冲的痕迹呢?中国的祝融登陆火时吹出了那么大一个坑,阿波罗质量更大,发动机推力更强,为什么下面平滑如镜?
疑点就这么多,也都是网络上众所周知的大路货,没什么新意,但至今没有看到合乎科学常识的的辩驳和解释。
当然,我还是相信美国人曾经登过月的,无非就是以下几种可能嘛:
1、阿波罗确实载人登月并且成功返回了,但当时的直播造假了,“直播”的是摆拍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