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进入大学,我过着最'奢华'的生活\“51岁进入大学,我过着最‘奢华’的生活”
张计玲:十八九岁时,参加过三次高考,成绩都不理想。后来我读了五年的“夜大”,白天在家分担家务,晚上从村里骑车到太原城里上课,两不耽误。虽然最后拿到“夜大”的文凭,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毕竟跟正经的大学不一样,这成了我的心结。
三四年前,陪儿子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发现好多基础性的题自己也会做,这让我有了底气,就觉得我也是可以进考场的。2019年9月,送儿子到长春的军校报到,为他感到高兴的同时,心里有些酸溜溜的。我爱人让我多跟校园里的飞机模型拍照,我有些不自在,觉得这是儿子的大学,是人家的大学,不是属于我的大学。当时想,如果有一天能跟自己的学校合影就好了。
新京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考的?怎么备考?
张计玲:2019年9月把儿子送走之后,就自己在家复习,2020年6月份考了367分,离“二本C”线差3分。后来我觉得不如拼了劲儿学一年,全脱产专心备考。2020年暑假,花了三万多块钱,上了一家走读辅导班。班里30多个人,全是十八九岁的复读生,我跟他们一样作息,早上6点去,晚上9点放学,回家再学到晚上11点。
备考期间,断绝一切社交。所有的事情都让步高考。2021年6月考了388分,比“二本C”线高出45分。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和我丈夫都觉得考得不咋地,但我知道自己已经很尽力了,就这点能耐。有学上,离圆梦也近了。最后选了山西工商学院,一来听说学校设施比较好,管理严格。二来是离家近,坐公交40分钟。
大一军训时,张计玲(左三)和同学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为什么会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
张计玲:我问过自己,这辈子干了啥事?不就是培养了个儿子吗?结婚后,丈夫在一家回收公司当工人,我一直打着零工,月嫂、饭店洗碗工、小区保洁都做过。但同时,家里的后勤工作也不耽误,我负责买菜做饭、带娃。儿子属于自觉性比较差的,做作业、复习都需要人“盯着”。从小到大,我是他的学习小助理。比如每天检查单词,问他中文,让他说英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攒了词汇量,学了不少新知识。所以我觉得在教育孩子上,我有些实践经验,也算是擅长的事情,就报了这个专业。
新京报:那为什么选择理科呢?
张计玲:第一个原因是我儿子就是理科生,陪他复习的那段时间我对有些内容也比较熟悉。第二个原因是到我这个年龄,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记东西比较吃力了,死记硬背不在行,对历史、政治不感兴趣,也不是那块料,更喜欢逻辑性强的东西,理解能力还是有的。
初中时期的张计玲。受访者供图
━━━━━
“还是不甘心,不想做一个平庸的人”
新京报:备考过程中产生过想要放弃的念头吗?
张计玲:说实话,很坚定,从来没想过放弃。我还记得上高考辅导班时,第一堂物理课,教物理的那个老师讲了会儿课,突然心血来潮走到我跟前问我:“你这么大年纪,还学啥物理?还是念念经、跳跳广场舞得了。”压根不是开玩笑的语气。当时我心想:我老公都管不了我,你到这儿管我来了?
就这种情况,我当时也没想过放弃,就是想要试一试。
新京报:在这一人生阶段参加高考、上大学,家人是什么态度?
张计玲:之前我还想过要不跟儿子一年参加高考,儿子有些哭笑不得:“妈,你先紧着我。”将他送走之后,他问过我,之后准备干什么?我记得我说:“我得培养我自己了。”在这方面,儿子还是不干预的态度,觉得我随便学一学,开心就好。
2019年9月,长春,张计玲送儿子到大学报到。受访者供图
我丈夫一开始拉着个脸,不是特别支持。后来我就这样说服他:金银首饰、化妆品、时尚衣服、唱歌跳舞我都不感兴趣,这么多年陪儿子学习也让我有所长进,每天过得非常充实、开心。学习是我唯一的爱好了,总比我出去唱歌跳舞强吧。50来岁,半辈子已经过去了,后半辈子不想让自己一眼就看到终点,还是不甘心,不想做一个平庸的人,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点起色,每一天都有新鲜感。